自序
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尹学林/文
早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就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这次大会中,“法制”换成了“法治”。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的作用重新定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律是规范社会秩序的根本准则,劳动关系契约需要以法律为基础,职工的劳动权益需要法律作保障,利益关系需要法律来约束,劳动争议纠纷需要依法来解决。
随着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入,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矛盾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当事人在面对劳动争议纠纷时不再沉默,毅然拿起了法律的武器。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的职场中,不签劳动合同、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超范围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用工不实行同工同酬、大学生实习零工资、不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劳动者。笔者随时都能接到许多劳动者打来电话或到现场咨询劳动维权事宜。我在解答他们的问题时,常常感到自己的解答可能无法完全解决他们的疑问,在十几年的法律援助工作中,我一心想把这些问题全都解决,但仍碰到了很多难点;虽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但对劳动者所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仍感困惑。现在,劳动者找工作越来越难,有时迫于无奈,甚至放弃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权利,本应订立劳动合同的岗位,却订立了劳务派遣合同,职工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甚至还要为维权而奔波。我对劳动者维权之路的艰辛深有体会,对他们的无助和困惑感同身受。
笔者在近20年的维权过程中学习运用并积累了大量的法律知识,从最初为妻子和自身维权,到为本单位职工争取权益,再到后来为全社会的广大劳动者义务维权,笔者经历并搜集、整理了诸多典型案例。为了帮助广大劳动者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规范,笔者借以案说法的方式,并对特殊法律规定的理解与运用进行专题讲解,试图为广大读者呈现《劳动法》的重点内容,并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使广大读者能够轻松获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技巧。从建立劳动关系到解除劳动合同,结合《劳动法》的规定展现职场中的劳动者可能遇到的热点法律问题并答疑解惑,重点对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疑难问题、特殊群体等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定论的,且是劳动者最关心的、距离劳动者最近的疑难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详尽的阐释,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和特定的劳动报酬支付。本书几乎涵盖了各种用人单位的各类用工形式,希望广大的劳动者在实践中遇到疑难法律问题时,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解答你们的疑问和疑惑。这本书既不同于法律专业理论书籍,又有别于单纯的疑难案例分析,而是针对实践中对劳动者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依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只要劳动者手中拥有这本书,也就等于拥有了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锦囊妙计。企业法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行政执法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法官、仲裁员以及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们都应拥有这本书,对普通职工、农民工,以及劳务派遣工是不可或缺的,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是有益的。各高校的老师和教授,尤其是法学院的老师,都应拥有这本书,因为书中诸多内容都涉及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护,而未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能有这本书,他(她)们在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就不会上当受骗,因为他(她)们已具备了陷阱防范的能力。
笔者的一生是追求公平正义和乐于奉献的一生,曾义务为上万名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讨回工资和赔偿3200余万元。他们都是穷人,都是弱势群体,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最需要的就是法律上的帮助。如果穷人的权利受到侵犯而不能获得法律援助,那么法律的公平正义很难得到彰显。
向经济困难群体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是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本书最后附有专篇介绍法律援助典型案例,自2006年至2018年,每年选取一件。作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接受受援人委托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既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职责。
本书共分六篇,分别为:劳动合同的12种情形、劳动合同解除与经济补偿的12种情形、劳动报酬支付的12种情形、疑难问题专题解答、特殊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的12种情形及番外篇。
本书的出版,是笔者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为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应有的贡献,也是对广大劳动者的贡献。希望本书能成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好帮手,但愿每个人都能从本书中受到启发。书中选择的案例具有代表性,所有案例中的人物、单位和情节以及所涉名称均为化名,请不要对号入座。
最后,笔者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大连开发区司法局、大连金州新区司法局、大连金普新区司法局和大连市司法局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感谢辽宁政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管圣峰同志长期在法律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