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开始的每一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开始上学:过渡期

新学年伊始,这也是家长、孩子、老师都要经历的一个过渡期。每个人可能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对孩子、对孩子的老师、对自己都要有耐心。不到一个月,大部分家庭都会适应,同时老师也会更习惯和你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共同相处。

家长的感受

孩子刚开始上学,家长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老师会喜欢我的孩子吗?他们会觉得我是个好家长吗?他们会理解孩子吗?他们能听懂孩子要去卫生间时使用的特殊暗号吗?他们能发现孩子只喜欢红色吗?他们能明白“苹果桔”是苹果汁的意思吗?他们知道在他哭闹的时候怎么安慰他吗?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如果他咬人或者打人怎么办?如果老师发现他不是十全十美的或者他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该怎么办?

家长送孩子第一次上学,有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你要认识到,孩子在人生中迈出的这新的一步可能会让你的内心忐忑不安。尽管你兴致勃勃地期待着孩子去上学,但你也可能会因为孩子不再那么依赖你而感到惴惴不安。你甚至可能会有忌妒和矛盾的感觉。我为什么要相信老师?孩子会不会更爱老师而不是我?他是不是再也不会像原来那样需要我了?

父母对和孩子分离有什么样的反应,往往和自己小时候对离别的体验有关。童年的回忆可能会在此刻产生强大的影响。在我们俩身上就是如此。小时候我们俩都十分拘谨,沉静寡言,和现在的开朗外向相差甚远。记忆中,我们都很喜欢上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和各自父母告别时的痛苦。难怪当我们的孩子也要经历同样的阶段时,我们会感到焦虑。试着回忆下自己最早对分离的感受会有所帮助,这样你在引导孩子完成过渡的时候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体会。你可能对于第一次上学给你带来的新鲜感或陌生感至今记忆犹新。你当时感到的可能是兴奋、害怕或难过。一盒新蜡笔的味道或是一本新笔记本的手感都能勾起你深深的回忆。无论这些回忆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重要的是要觉知这些是你个人的经历,而你的孩子可能会有和你大相径庭的反应或感受。当你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感受和回忆时,你就不太会把它们投射到孩子身上了。拥有这些感受和回忆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你如何处理它们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这些才决定了你能否营造出一种正面的分离情绪。

请记住,孩子即将就读的学校很可能和你小时候就读的学校环境不可同日而语。二三十年前,我们期待的只是孩子能去上学就好,而没有过多地考虑孩子过渡到学校生活需要有个过程。那时,家长和老师都不是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或发育需求。如今,大多数幼教工作者都为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并逐步过渡到一整天的在校生活做了很多周到的安排。正式开学前,孩子通常会到教室里和老师见见面。老师有时还会家访。有的学校会把一天的日程缩短,并在一开始只安排小班课,好让老师有精力给孩子更多的关注。老师能够理解,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初次的分离是非常难受的。他们会帮助父母和孩子缓解这种情绪,同时也为孩子今后应对新事物打好基础。

还要记住,孩子对父母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你面带忧虑,事实上就是在向孩子宣布出什么大事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他们的表情就像是要把孩子送上断头台,而不是送到一个妙趣横生的课堂上。这种时候孩子很可能会以为发生了什么让人担心的事。最初几周,我们会一直在走廊里进行“微笑巡逻”,为的是提醒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不要小看对老师投以微笑并致以热情友好的问候带来的力量。即使心里忍受着焦虑的煎熬,你的一个简单动作(比如把孩子的衣钩和储物柜指给他看)也能让他更安心。当你表现得镇定自若,你的沉着就会传递给孩子,他就能心领神会,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

如果你是那种对新事物毫无畏惧、能够尽情投入的人,那么你可能对你的孩子也会有类似的期待。你的热情可能会让他招架不住,尤其是当他需要慢慢地融入新环境的时候,你可能会因为他没有你适应得快而感到沮丧。多观察孩子。注意他是如何面对新环境的。他有可能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尊重孩子的风格,放慢脚步,跟随他的步伐。

孩子的感受

没有上学前,父母或照看人对孩子的期待和反应左右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依照父母和照看人的行为来定义成人世界。当他来到学校,他必须学习适应伴随新环境而来的新要求。老师的有些要求可能和家里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学校可能会允许孩子在室内玩水或沙子,但在家里这也许永远不可能。在家孩子想吃东西可以随时说,但在学校吃点心可能会有固定时间。在学校,孩子是集体的一员,他有什么需求要经过等待才能得到满足,但在家里会有成人立刻满足他的需求。孩子需要时间才能明白学校和家里到底有哪些不同。

刚开始,一切都是新鲜的。孩子可能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这里没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们。没人知道我不喜欢喝果汁,只喜欢喝水。我不喜欢弄脏我的手。太响的声音会吓到我。我最喜欢的歌是《老麦克唐纳》。别人叫什么名字我一个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才会来”。开学最初的日子里,孩子们时刻都在学习新的名字、新的面孔、新的作息制度,同时还要熟悉学校和教室里里外外的环境。

在这个适应期,你能告诉孩子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老师会照顾好他。艾伦记得自己无意中听到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哭泣的孩子说:“别伤心。老师知道怎么让你开心。”当孩子表达出对学校的焦虑时,你也可以这样做,告诉他:“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这就是老师专门在做的事情。”最近,我们听到3岁班的孩子肖恩对他的老师说:“我担心,有那么多的事情,我记不住呀!”老师的回答是:“别担心,肖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有日程表。我会提醒你的。”

家长对孩子有期待时,就希望结果立竿见影。但是要对孩子有信心,就算孩子不能马上适应,也会很快做到的。日复一日,当孩子对教室从陌生变为熟悉,他一定会开始建立起对课堂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老师的感受

在这个过渡时期,身为一名称职的家长,你可能会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忘了新学年伊始对老师来说也颇有挑战。在老师暑假结束返校的第一天,我们总会问:“谁昨晚睡不着?”办公室里每一个人都举起了手。

正如孩子和家长一样,老师在开学之际也会感到既兴奋又焦虑。他们需要时间来与孩子和家长建立关系。进教室的时候,家长的脑子里可能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在你看来,教室里除了你的孩子,其他孩子好似根本不存在一样。这是作为家长情不自禁的感觉。但实际上,除了你的孩子,老师有一个班级的学生要照顾。在开学的最初几周,老师的工作就是为整个学年奠定基础。他们必须制定明确的作息制度,树立归属感和集体感。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些学校采取一种“逐步调整”的日程表,好让孩子可以一点点了解每天的作息安排。这个过程一开始会安排孩子分小班上课,上学时间也较短,然后每天的日程安排会逐渐延长,直到整个班级的孩子能安排在一起上一整天学。家长经常会说:“我的孩子已经准备好在学校待更长时间了,为什么他还要上这么短的时间呢?”我们会告诉家长,要等到班里每一个孩子都准备好上一整天学,一个班级才算准备好。

分离的模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分离。用什么样的方式无所谓对错。不同的孩子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适应新的体验。孩子一旦入学,你就能了解他会以什么独特的方法来应对分离了,而你要学着为他应对的过程做点什么。有的家长看到其他孩子都和父母愉快地说再见了,唯独自己的孩子还迟迟不撒手,会感到尴尬或失败。能不能和父母迅速分离不是一场有奖竞赛。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克服分离恐惧。

多年来,我们目睹了数百名孩子第一次来上学时的反应。观察下来,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行为模式,也了解到家长能做些什么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1.不回头的孩子

孩子的反应:这类孩子会迫不及待地投入新的体验,他可能连头也不回,或者不和父母说再见,这反而会让父母感到有些失落或者被抛弃了。

家长的反应:和孩子说再见,但是不用执意让孩子也回应你,这么做有可能会影响他高涨的情绪。试着为孩子期待新事物的兴奋而感到高兴,并怀着期待的心情迎接放学后和孩子独处的时光吧。如果孩子的反应延迟到几天后才表现出来,也不要感到惊讶。一定要和老师确认一下,了解孩子一天之中的表现如何。

2.哭哭啼啼的孩子

孩子的反应:当父母试图离开时,这类孩子就会一下子哭起来。一般有两种哭法:号啕大哭和轻声啜泣。号啕大哭的孩子哭得人尽皆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比在角落里轻声啜泣的孩子更难受。有的孩子在告别的那一小会儿会哭,但很快注意力就转移了,而有的孩子可能一整天都哭哭啼啼。

家长的反应:尽量不要把担忧挂在脸上,否则你会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要记住幼儿没有足够成熟的语言或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哭泣就是他们表达哀伤或恐惧的方式。如果离开时孩子在哭,很多家长会感到不安,重要的是要知道这是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提醒孩子学校里会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还有小朋友和老师;承认说再见是件困难的事,并提醒他你放学后会回来;告诉孩子老师就是在学校照顾他的人,老师会帮助他、安慰他;不要拖延告别的时间,你离开后,老师才能安慰孩子并转移他的注意力,要让你的孩子学会开始信任老师,允许老师来安慰他,这一点很重要。你离开后,他很可能一会儿就不哭了,但你可以请老师稍后给你打电话,让你放心。

3.勇敢的孩子

孩子的反应:这类孩子挺着胸,却低着头。他不会进行眼神交流,但每天早上都会投入一个仪式般的活动(玩橡皮泥或是用他最喜欢的玩具小卡车玩假想游戏)。他往往连和父母嘟囔一声“再见”都做不到,因为这对他来说太费劲了。

家长的反应:很多孩子在家长说再见的时候都没有响应。有些家长对此不满。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听见,只是他正在努力保持镇静,可能对他来说要在那一刻回答你是件很困难的事。你一定要和孩子说再见,但不要为了得到他的回应而给他施加压力。放学再见到你的那一刻,他很可能会放声大哭。你一定要给他一些完整的陪伴时间,比如在放学后安排轻松而平静的亲子时光。

4.反应延迟的孩子

孩子的反应:这类孩子入学的开始几天甚至几周都挺好。但有一天他环顾教室,突然就开始哀号:“我的妈妈在哪里?”这类孩子对所有的新体验都如此着迷,以至于他都没意识到父母已经离开了。

家长的反应:不要惊慌。没有出什么问题,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突然就不喜欢学校了。对于和你的分离,他只是反应延迟了。和他聊聊他的朋友、老师以及他喜欢做的事。和老师谈谈,让他给孩子一些额外的关注,并和他一起设计一个告别仪式。不过,这些仪式要简单短小。

5.独来独往的孩子

孩子的反应:这类孩子更习惯独处,而不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通过独立探索来适应,并向老师传递了一个鲜明的信息,就是不要管他。他需要时间来逐步适应,并和老师以及小朋友建立联系。他会以自己的节奏和别人相处。

家长的反应:要有耐心。老师和其他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熟悉你的孩子。你可以和老师沟通下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也可以给他和同班小伙伴安排一对一的玩耍时间,这些都会有所帮助。尊重孩子慢热的需求,让他逐步和老师以及同学建立关系。

6.小小观察家

孩子的反应:这类孩子可能刚开始需要对周围的方方面面都观察一段时间,并感觉可以自在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并参与各种活动时,才会加入其中。

家长的反应:和孩子一起读读关于学校的书。在家和孩子一起玩玩“学校”的游戏。经常在他耳畔提起老师和小朋友的名字。了解孩子在课上学了些什么,并以此为主题和他展开有意义的谈话。告诉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自如。记住,孩子在观察的同时也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