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终身未婚率更严峻的终身无子率
“终身未婚率”这个词是近几年才走进大众视野的,而“终身无子率”这一概念更是鲜为人知。即使在网上搜索,也找不到日本厚生劳动省或是总务省的统计局曾提到过这一概念。
因此,专家们只能从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估算的未来人口数据(包含家庭类型与配偶关系两个维度)中提取数据来计算。终身无子率的计算要将只有夫妇二人的家庭数量与未婚者人数相加,从而推算出没有孩子、独自生活的人数。此外,家庭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核心家庭以及其他亲近关系的家庭,这些家庭都可能是“没有孩子的家庭”。但是上述对终身无子率的估算却没有将其他亲近关系的家庭计算在内。
然而,在计算时我们发现,在统计只有夫妇二人的家庭数量时,如果将15岁以上的年龄段都计算在内,数据是不正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50岁以上、只有夫妇二人的家庭是不和孩子同住的,孩子们独立后家庭中就只剩下夫妇二人了。因此,上述计算中,所谓的只有夫妇二人的家庭大都是家里只剩下老人的家庭。而在统计未婚者人数时,即便只计算20—59岁年龄段内的未婚者人数,数据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内的人今后还有可能会结婚生子。
因此,与终身未婚率一样,计算终身无子率也应该将年龄段放在46—54岁之间。这样算下来,截至2010年,日本男性的终身无子率为31.2%,女性则为21.2%(表1-3)。这一数据给我们的直接感受就是日本国民的终身无子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简单来说,将终身未婚率加10%就能够得到终身无子率。据推算,2035年日本男性的终身无子率将达到41.4%,女性则为32.0%。也就是说,到2035年,日本将有4成男性和3成女性以终身无子的状态度过一生。
2006年,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将女性分成6类进行了无子率的估算(图1-5)。为什么只将女性作为分析对象呢?因为男性存在因离婚等因素造成无子的情况。我们无法判断男性是因为原本就没有孩子还是因为离婚导致的没有孩子。
从图1-5我们可以看出,1990年出生的女性(到了2035年是45岁)其终身无子率是已婚无子率13.8%+终身未婚率24.3%=38.1%,占比近4成。2006年估算的女性终身未婚率24.3%是偏高的。根据2013年的推算,到了2035年女性的终身未婚率为19.1%。因此,如果符合这一数值的话,2035年女性的终身无子率将达到32.9%。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来推算男性的终身无子率,就是将男性已婚无子率13.8%与表1-3中的男性终身未婚率28.9%相加推算得出42.7%。
表1-3 日本国民无子率估算
来源: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公布的《日本家庭数的未来估算》(2013年1月)制作而成
备注:表中的终身未婚率是根据《日本未来人口估算》数据自动计算得出,因此与2010年终身未婚率的确定值(男性20%,女性10%)略有误差。
也就是说,到了2035年,根据表1-3,日本男性的终身无子率将达到41.4%,女性则为32.0%。这一数据基本上与我的推算是相近的。无论如何,日本的4成男性和3成女性将终身无子的这一事实是难以改变的。这里我们重点关注已婚无子率,1950年出生的女性其已婚无子率只有4.8%,而1990年出生的女性其已婚无子率达到了13.8%,几乎是原来的3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想要通过结婚解决少子化的问题不过是幻想。
图1-5 不同类型女性的终身未婚率以及生育孩子数
来源: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未来人口估算》(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