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埠第一份潮语报纸———《潮州白话报》
1876年3月30日,上海申报馆印行出版了一份通俗白话新报,取名《民报》。《民报》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份白话报刊。它以社会底层老百姓为读者对象,为了让这些文墨不深的读者易于读懂报纸内容,除了用白话行文,每句之间特意空一格(即断句),人名或地名还用直线标出。故哪怕只读过一两年书的人,也基本能阅读此报。《民报》虽然没出多久即告停刊,但作为星星之火,不久便引燃了中国新闻传媒界白话报的燎原之势。
图16 《无锡白话报》报头
图17 《中国白话报》报头
图18 《杭州白话报》报头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为了宣传民族救亡,鼓吹维新变法和实现他们开通民智的主张,极力在文体上进行改革,开始创办白话报刊。1897年上海的《演义白话报》,1898年无锡的《无锡白话报》,便都以白话文形式,介绍西方的科学文明、民主思想,宣传爱国思想。特别是1903年12月19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国白话报》,明确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反对“和平”改良,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独立共和的政府”。所刊文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深受读者欢迎。该报热销于北京、广州、香港、西安、成都、武汉等全国大中城市。虽然出版不到一年便停刊,但仍是当时出版的白话文刊物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图19 《潮州白话报》报头
《潮州白话报》创办于1903年12月19日(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初一),跟上海的《中国白话报》创办时间刚好相同。当时汕头埠虽然已有《岭东日报》《江报》等报纸,但都不是白话报。因此,《潮州白话报》的创办,成为汕头埠最早的潮语白话报纸。
《潮州白话报》社址设在存心善堂后座,创办人曾杏村,总编撰杨守愚,编辑有庄一梧、赖淑鲁、曾练仙、蔡树云、钟楚白、蔡惠岩、王慕庵等,后又增林伟侯(国英)、林少韩(绍琦)。报纸总代派处在育善街岭东日报社。
《潮州白话报》为16开报,对折成32开线装册,每期出报32版。该报拟全年出报20册,定价大洋1圆,零售价每册大钱60文,外埠另加邮费全年定价2角,外洋另加邮费全年定价8角。
《潮州白话报》设有“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教育”“传记”“曲本”“歌本”“小说”“选述”等栏目。
“论说”是《潮州白话报》的重点栏目,可以说其刊登的文章,常常代表报纸的立场观点。一般是每期一篇,有时多篇,相当于民国时期报纸每日的社论。如第七期的“论说”题目叫“论嫖”,作者署名“同道人”。因为是用潮州方言写论说,看上去就如现在的拉家常:“食鸦片烟、赌钱、嫖老妓,食赌嫖这三件事,大众家恁说是那一件最害呢?”作者提出问题并先概括了食鸦片和赌钱的害处之后,切入主题,分析嫖老妓的种种可怕后果:“嫖哩嫖到金银空、脚手软、肌肉落、精神疲”,甚至是“毒气发、骨头疯、鼻头凹”,“到许时,毒入髓、医无效,药无灵,欲活活不来,欲死死不去”,“风流易过,苦楚难当”。接着又分析嫖老妓的人,有钱的“阿舍”入妓馆,不用多久,钱银就会被花光。种田的“种田哥”,辛辛苦苦劳作一冬,“粜了粟,卖了一只大猪,身边存有二三十番佛(即银)”,若不小心“忙忙走入去”,只会是“身上肉,凭人割,二三十银买一宿”。至于做工夫的“工夫哥”,“汝等每个月,工资四五元”,过生活尚且要勤勤俭俭,若是去嫖妓,那后果就更惨。之后,作者呼吁那些有钱的阿爷阿舍:“财主佬、财主佬,汝差了,汝的财不是容易发的,白白破去,岂不可惜?汝何不将有用之金银,在地方上捐出办有益之善事呢?”最后,作者像谈心一样劝说:“我办报人,劝我一班后生勿嫖,实在是一片苦心哩!汝后生家勿看作笑谈呵。现在外国人,欲来分割我地方,灭绝我人种。后生人,不管天,不管地,心想快乐,我想将来欲快乐,亦是快乐不得了!唉。”
从《潮州白话报》各期的目录看,每期的“论说”,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有关注本地的经济、实业如《论潮州有天然地利惜潮州人未能实力兴办》(第二、五期),地方教育及妇女教育如《论潮州人宜人人学习官话》(第九期)、《论女学堂当趁紧举办》(第八、九期),还有地方时政如《论中国今日时局及潮州现在之情形》(第十、十一期合刊)等。
图20 《潮州白话报》
图21 《潮州白话报》
在《潮州白话报》中,“潮州新闻”和“中外新闻”每则新闻后面,经常还附有几句评论,这样做方便了文化不高的普通大众读者对新闻的正确理解,但直白的报道及评论,怎能不让统治者时不时地感觉芒刺在背呢?如第七期“潮州新闻”中有一则《勇丁横行》的新闻,介绍汕头埠的升平街横街,因修街路将通往该路段的栅门暂且闩闭,过往群众也都自觉绕道行走。一天,经费局的勇丁二十余人强行从该路段通过,修路工人上前阻止,却遭他们一阵暴打,“且叱骂曰:我经费局是奉官开办,我勇壮是局员派来行查的,你敢阻我行路,必定欲锁你到局,问你抢摊场的罪。那工人因受伤过重,不能出声,闻有性命之忧云”。新闻本来到此为止,但编者却还在后面加上评论:“嗳,地方开起经费局,人民已是不堪了,况且有此如狼似虎的勇丁,人民其将何堪。”
“潮州新闻”和“中外新闻”每期大约有七至八个版面,约占整份报纸版面的四分之一。从目前所能看到的第七期《潮州白话报》的内容看,该期“潮州新闻”有新闻五则,其中有关教育的二则,其他社会新闻三则;“中外新闻”也有新闻五则,其中有国内新闻四则,国际新闻一则,国内新闻中,有关教育的新闻二则,其他社会新闻二则。由此可见办报人对教育之重视了。
“教育”“传记”“曲本”“歌本”“小说”“选述”等栏目,并不是每期都有,如第七期便只有“小说”“曲本”“歌本”和“选述”。
小说一般都是连载。第七期连载的小说《爱国英雄记》,是继第一、二、三期《最新爱国英雄记》之后的连载,至第八期《爱国英雄记》连载完,中间间隔四至六期没连载。该期《爱国英雄记》讲的是苏国被英国侵略,英国的使臣和军队在苏国横行霸道,欺压人民,人民不堪欺压,向当局控告,但因政府软弱无力,不敢向英使抗争,人民于是准备起来推翻政府、赶走侵略者……
《潮州白话报》刊登的歌本,其形式就是潮州妇女所熟悉和喜欢的潮州歌册,七字一句,用潮州方言押韵,如“自古英雄男子多,女子英雄有亦无,若有英雄个女子,姑娘好供俺说么(《儿女英雄歌》)”。曲本是潮州戏曲脚本,用的亦是潮州方言韵。
《潮州白话报》刊载的小说、歌本和曲本,语言均是通俗易懂的潮州方言,内容上则是以史讽今,以唤醒国民及开通民智为己任。正是这些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的歌本和曲本,使报纸贴近广大普通民众,因此亦颇受读者喜爱,每期销量达2000多份。
《潮州白话报》自1903年12月19日至1904年8月19日,8个月共出版了11期,其中第十、十一两期合刊出版。“本报于十一月朔日出第一期同人订定本年内共出三期其第四期定于明年正月十五日接续凡订阅者全于出第二期后均一律先收报资本报始得按期照寄也特告”。从这则潮州白话报社刊登于光绪癸卯年底(1903)《岭东日报》上的广告来看,其出版日期并不是准确执行其宣称的“朔望发行”,自癸卯年(1903)十一月初一日至甲辰年(1904)正月十五日,两个半月出版四期,且自第五期后,常常拖期出版。具体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过我们从《岭东日报》上刊登该报甲辰年四月廿二日(1904年6月5日)第八期目录预告广告前端的一段话:“本社同人前因学界纠葛社稿凌乱未能编辑致不能应期出报负渐之至兹于本月底前准出第八期先将目录预告于后”可略知端倪,报纸逾期出版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内部编辑人员因学术等观点不同而致拖延,甚至导致第十、十一期合刊出版后便停报。
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份报纸,兹将刊登于《岭东日报》上各期的《潮州白话报》目录抄录如下:
第一期(部分)癸卯年九月二十八日(1903年11月16日)出预告十一月初一(12月19日)出版
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最新爱国英雄记(小说),山西风水案(曲本)。
第二期癸卯年十一月初三日(1903年12月22日)出预告
论潮州有天然地利惜潮州人未能实力兴办(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最新爱国英雄记(续)(小说),山西风水案(续)(曲本)。
第三期甲辰年正月初七日(1904年2月22日)出预告
戒烟俚言(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最新爱国英雄记(续)(小说),山西风水案(续)(曲本),蔡古愚君上丁道宪陈(杂说)。
第四期(部分)预告于甲辰年正月十五日(1904年3月1日)出版
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潮州新教育议(教育)。
第五期甲辰年二月十五日(1904年3月31日)出版
论潮州有天然之地利惜潮州人未能实力兴办(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潮州新教育议(续)(教育),豪杰姻缘(歌本),看潮州白话报有益论(杂录)。
第六期甲辰年二月二十八日(1904年4月13日)出预告
论人贵自立(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丛谈五则,山西风水案(续)(曲本),儿女英雄歌(潮州新歌本第一)(歌本),潮州新教育议(续)(教育),陈质庵君演说稿(续)(杂录)。
第七期甲辰年三月十五日(1904年4月30日)出预告
论嫖(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爱国英雄记(小说),新造儿女英雄歌(歌本),印度寻亲记(曲本),不能变法的缘故(选述)。
第八期甲辰年四月廿二日(1904年6月5日)出预告
二大惑篇(论说),论女学堂当趁紧举办(教育),潮州新闻,中外新闻,爱国英雄记(续)(小说),豪杰姻缘(续)(歌本),不能变法的缘故(选述)。
第九期甲辰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出预告
论潮州人宜人人学习官话(论说),论女学堂当趁紧举办(续)(教育),潮州新闻,中外新闻,英雄国(小说),女英雄拉培那传(传记),豪杰姻缘(续)(歌本),陈质庵君演说(续)(杂录)。
第十、十一期甲辰年七月初九日(1904年8月19日)出预告
论中国今日时局及潮州现在之情形(论说),潮州新闻,中外新闻,爱国英雄记(续)(小说)、英雄国(续)(小说),印度寻亲记(续)(曲本),经英国谈(歌本)、豪杰姻缘(续)(歌本),丛谈二十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