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痹病的分类
痹病一般有狭义、广义之分。前者特指肢体痹,是指因为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内因痰、瘀、热毒引起的皮肤、关节、肌肉、筋骨等处酸麻重着、疼痛、麻木、肿胀,甚至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的总称。后者则包括肢体痹、官窍痹、脏腑痹等,痹久不愈而又复感外邪,邪气会深入脏腑,造成脏腑气血阻滞,从而形成脏腑痹。目前中医临床上的痹病多是指狭义的痹病,即肢体痹。按照《中医大辞典》,广义的痹病泛指病邪痹阻肢体、经络、脏腑所致的各种疾病。但脏腑痹一义归入脏腑病论治,因此中医学中的痹病多取狭义,即痹为中医病名之一,指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关节、筋骨、肌肉酸痛、麻木、重着、灼热,或是关节肿大、僵直、变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它和现代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痛风、成人斯蒂尔(Still)病、颈椎病、雷诺综合征等病证有着较密切的联系。1994年国家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内科病中有风湿痹、痹病、骨痹、肌痹、痛风五种病名,病名的规范多参考同类疾病的西医病名来定。如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全身关节肿痛,类似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统称风湿痹;风寒湿邪痹阻,小关节肿痛,有晨僵特点,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统称尪痹;按病变部位分类的痹病只有骨痹和肌痹两种;按疼痛特点分出痛风病名。这种分类方式仅仅提及最常见的痹病,可以中西对比参照,然而忽视了中医经典文献中常规的痹病分类体系。1996年开始颁行全国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内科病中有痛风病、风湿痹病、痹病、骨痹病、肌痹病五种病名。这一分类方法从体系来说逻辑关系不太完善,风湿痹和骨痹、肌痹都属于痹病大类之下,三者不能并列。因此痹作为一种有复杂发展、转归规律的疾病,不应该延续古代文献的混乱,应统一为痹病这一名称,在痹病名称下,再按病因、典型症状分出痹病的子系统,进一步明确众多痹病之间的内涵关系非常重要,这将对临床病证结合治疗痹病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