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构建3种思维模式的平衡
前文讲过,小红书博主不仅要拥有读者、用户、消费者的多种思维模式,还要学会将这3个群体的思维汇聚,形成一个创意体系,如图1-2所示。
图1-2 文案的创意体系
对于小红书博主来说,用户即粉丝,读者就是潜在的用户。博主可以这样假设,读者是全部浏览小红书的人,理论上他们都有机会看到博主的笔记。因此,读者比用户的范围更广。消费者可以理解为购买博主的产品、为博主的知识或经验付费的人,或者将来可能付费的群体。
要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博主可以按照以下3步执行。
(1)确定读者、用户、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现在请你打开小红书,以读者的心态看笔记。当你浏览15分钟后一定会找到几篇自己喜欢的笔记。它们之所以吸引你,总结起来一定有这几个共同因素:惊喜、收获、认可。
你再次切换身份,专门看那些自己早已关注的博主的笔记。对有一定了解且已经获得认可的博主的笔记,你的想法不自觉又变化了,主要可能是这几点:信赖、成长、共鸣。
最后,你用消费者的眼光读一些笔记。例如,你一直心动于某个博主的知识付费内容,但迟迟没有行动。这一次,你假设自己即将购买某个专栏,认真浏览他的笔记。我相信,你的内心一定抱着这几个目的:改变、连接、价值。
每一次身份的转变,人们的期待和目的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先要确定以上3种身份最核心的需求有何不同。实践表明,从读者到用户,再到消费者,核心需求是不断递增的,如图1-3所示。
图1-3 不同群体对内容的需求
最初,我们仅仅因为一篇笔记有惊喜,就会点赞关注。成为粉丝后,我们对这个博主的了解更多,有了初级信赖和认可,更容易对其观点产生共鸣。如果要成为消费者,一定是期待得到价值,与博主产生更进一步的连接,获得改变。
那么,一篇笔记为什么会被点开?在这背后肯定有多种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文案的吸引力。
(2)评判文案的吸引力
对于小红书来说,一篇文案的吸引力可简单总结为这几个要素:话题角度、情感共鸣、价值性、稀缺性、独家性、内容质量、封面标题、身份背书。实际上,这些要素在读者、用户、消费者眼里的比重是有一定差别的。
这里用GE吸引力分析模型进行解析。GE吸引力分析模型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用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原理,经过多种实践和修订后发展形成的分析方法。
表1-1所示是文案吸引力评估准则的运用方法:先给文案的每一项要素打分,设定分值为1~5分,1分代表吸引力弱,5分代表吸引力强;同时,给该项要素的重要性设置权重;最后,将文案要素得分乘以权重,得到总分。
表1-1 文案吸引力评估表
从表1-1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篇文案在不同群体眼里呈现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对于读者来说,博主的内容质量最重要,他们对情感共鸣的要求不高。对于用户来说,有时一篇笔记不需要太高的含金量,质量也可以一般,但对情感共鸣的需求更强烈一些。特别是那些个人魅力较强的博主,哪怕随手分享一点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得到用户的超级好评和点赞。
博主“卢雨梦Leah Lu”的身份是大学老师,加上气质出众的个人形象,她在小红书收获了很多铁杆粉丝。很多时候,她就是发一张和自己先生的合照,也可以赢得粉丝的称赞,下方的评论几乎都以情感共鸣为主。
同时,这位博主还是设计师,她设计的产品在小红书商店也有不错的销量。最好的一款产品是她设计并手工制作的茶具,好看又实用,价值性和稀缺性都可以打满分。
因此,消费者对博主的要求与用户和读者有根本性的差别。如果用马洛斯需求层次划分,用户变成消费者,至少要同时满足其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满足3个条件才可以。但是,读者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很多时候,一篇观点新颖或干货充足的笔记就能吸引大批读者转化为用户。
(3)针对性调整文案的侧重点
正如前文所讲,读者、用户、消费者对文案有不一样的需求,所以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当期目标做出有侧重点的选择,以此塑造文案。
在做账号初期,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博主不必过多考虑文案的情感和共鸣,将重点放在内容质量、稀缺性、价值性上即可。
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博主可以多发布一些关于个人经历、个人生活的内容,吸引粉丝的情感共鸣,以此让粉丝更了解博主的真实个人,而不是冷冰冰的一篇篇笔记。这也是为后面的转化埋下伏笔。
后期,如果博主的粉丝体量够大了,并且有相应的付费产品推出,这时就需要增加内容的价值性、独家性以提升质量。同时,博主还要让粉丝感到购买内容后能够得到改变,与博主产生更进一步的连接。
综上所述,博主要构建读者、用户、消费者思维的平衡,基础在于博主对自己有真实、准确的定位,对个人身份背书的有效把控,并分阶段、分目标地输出相应的笔记。
准确地说,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文案吸引力的几大要素进行调整和设置,分值和权重的设定都没有固定的数值。博主只要借助这种分析模型,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让自己的文案创作更有底气和根基,能更快抓住核心,不会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