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缘际会
银行、货币、企业、就业、经济、财政、政府、央行,一切都垮了。冰岛,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度,一个有着千年傲人历史的国家,却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破落代表,债务世界战争的焦土。
令人惊讶的是,金融危机平复后,冰岛的家庭债、企业债和国债水平都要远低于金融危机前。我们研究对比了30个国家,2007年,冰岛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最高;而2007—2019年,冰岛债务率的降幅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大多深陷债务泥淖,冰岛反而幸免于难。
全球共有47位银行家因其在金融危机中的所作所为而身陷囹圄,其中有25位是冰岛人。这场危机发源于美国,却只有一个美国人被判入狱,英国人更是一个都没有。大多数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都强装镇定、粉饰太平,而冰岛早就豁出去了。冰岛案例也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外界得以窥见这光鲜的金融大幕背后的真相,特别是那些跨国机构的所作所为。许多国家至今仍然藏着很多“内部机密”,冰岛则取消了银行保密法。冰岛人采取了切实的行动,揭露了金融危机期间的犯罪行为和错误行径,以及幕布之后藏着的累累罪行。这些行动中有一点格外重要。
那就是,冰岛允许本国的所有系统性银行倒闭!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只有冰岛采取了这样的做法。他们摒弃了传统的金融观念,甚至没有尝试搭救银行,仅仅选择让汇率自由浮动,并配合资本管制措施来限制资本流动,同时坚持让债权人承担损失。如此,冰岛政府秉公行事,私营部门则被迫进行自我调整。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最初的祸起萧墙,到事有必至的崩盘,再到后来的复苏,直到废止最后一项危机管控措施(在金融危机爆发10多年后),很少有哪个国家能比冰岛提供更多的真知灼见。另外,冰岛让外界清楚地看到了国际金融的内部运作机制,这也是其他案例无法比拟的。毕竟,只要这个世界上仍有国家、公司、家庭和银行依赖债务融资,你的国家、你的储蓄、你的工作,甚至是你的生活,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冰岛全面崩盘后,我被任命为冰岛央行的署理行长,空降到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度。我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至少是极少数人之一)领导一家独立中央银行的非本国公民。
就职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提出,我们的共同愿景是将冰岛从金融危机的代表变成复苏的代表。后来这个愿景真的实现了。
我的任职给了我独特的视角,让我可以观察冰岛——这个国家、这里的人民和金融机构,以及影响全球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力量。正是基于内部视角,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中,我对金融机构和领导者们的所作所为一览无遗。我可以复盘危机的前序事件、危机之中发生的事情,并以此为基础来观察危机之后冰岛的惊人改变。
2009年2月我抵达冰岛时,展现在我眼前的,俨然是金融世界里的车祸现场。即便和平如冰岛,当时的冰岛央行门口也设置了防暴警察。我在冰岛央行的任期持续到2009年秋,2012年,我专注于冰岛经济增长的战略性研究。我必须重申,我对冰岛的复苏仅仅做出了微薄的贡献,但我的确曾经一度全情投入其中。
在本书中,我向大家呈现了这段不同凡响的冰岛之旅,并对比了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发展路径。本书的前两章着眼于危机的前序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到成功预见一场金融危机是多么困难,也能看到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
第三章描绘了经济崩溃之后令人绝望的时刻,从这一部分能够看出采取果断行动有多么重要,有哪些措施和工具可供选择,又为什么需要全局动员,以及可能被释放的改革空间有多少。最后两章介绍了经济的复苏进程,从中能看到创造力和毅力的重要性,这一部分还介绍了人们该如何从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债务负担中解脱出来。另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立法工作都是这场悲剧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在本书的调研准备工作中,我采访了90多人,有政府部长(有冰岛人和非冰岛人)、中央银行的行长和工作人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写为IMF)高层、银行家和交易员、激进分子、被起诉或判刑的人、调查员、民间社会活动人士、对冲基金经理、债券交易商,还有谈判专家。他们中有不少是各自领域的全球领军人物,有些人始终保持缄默,而有些人则对我滔滔不绝。
我重点关注了系统性问题,较少关注个人及个体行为。本书的叙述借用了曾深陷危机的人的故事,这些人在其中扮演着各类角色。很多人没有具名,但读者如果感兴趣,可以在附录中找到受访者名单。
在短短5年之内,冰岛三大银行发展规模惊人;但短短三天,三家银行全部违约了。一个仅有15万人口的小城里,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三大破产案。这三家银行的飞速增长从何而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谜团,而且无疑是个教训深刻的故事。
经济崩溃之后,冰岛拆分了几家最大的银行。冰岛采用的是美国银行的重组模式,即优先照顾储户的利益,然后再让债权人和投资者争夺剩余的部分。虽然这种模式遭到了许多人的激烈反对,却启发了西方世界现行的银行业监管规则。
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乃至各家机构都有不同的策略。在欧盟的支持下,英国和荷兰表现得就像一群饿狼。在冰岛生死存亡之际,英国居然还将冰岛的金融机构列入了官方认定的恐怖组织名单。
英国和荷兰将冰岛告上了法庭,试图利用法律强加给冰岛严苛的条件,但冰岛最终赢得了此战。亚当·图兹(Adam Tooze)教授在其著作《崩盘》(Crashed)一书中描述,由于系统性利益受到了威胁,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发布了大量行政命令,其干预行为的速度和准度几乎达到了军事级别。然而,美国却将冰岛和另外12个货币地区全部划到其货币防御圈之外。
俄罗斯的普京总统被视为救世主,而中国则为自己赢得了进入西方金融体系的敲门砖。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和波兰慷慨地为冰岛提供了支持,这些国家最终还获得了收益。IMF则迫切地希望推出一个本身具有矛盾性的成功案例——延迟推行财政紧缩政策,不对银行进行救助,也不推行结构性改革,仅使用资本管制这一IMF如今的常备工具。而正是这些灾后的“残垣断壁”,却在冰岛重建中派上了用场。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冰岛的这些试验性操作,最终被IMF纳为对受困国家进行救助的常备工具选项,例如,2019年对阿根廷的救援。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小的冰岛给IMF这一庞然大物所带来的变化,甚至要大于IMF对冰岛的影响。
在这几家银行生命的最终阶段,它们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欧洲央行和冰岛央行。欧洲央行最终回收了资金,而冰岛央行则遭受了损失,这也是冰岛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最大直接损失。
冰岛的三家银行奋力追逐外汇,抛售着冰岛的官方货币克朗。因此,危机过后,全球金融体系中到处都是冰岛克朗。然而7年之后再看,强大的对家手里的冰岛克朗已经回到了冰岛当局手里。
正因为冰岛银行和经济已然崩溃,美国20家顶级对冲基金公司都来到冰岛逐利。有些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些则遭受了损失。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对冲基金做出了让步,冰岛得以抹平损失,甚至产生了收益。这说明即便是金融超级强权也不得不屈服。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行为、贡献和优缺点都一览无遗。
这场悲剧将带你进入金融的前沿阵地。在这里,有些金融工具一开始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后来却变成了大规模经济杀伤性武器,再后来则再次派上了用场。这场危机非同凡响,而经济复苏之中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同样非同凡响。
冰岛是一个小型、开放且市场化的经济体,有自己的货币和经济政策机构。如今,大多数当时活跃在冰岛的人士的身份已浮出水面。在这样的国家,家庭和企业部门的财富、总体经济系统和席卷冰岛的国际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冰岛能提供有关债务、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精确经济数据和模型,在这一方面,世界上没有比冰岛更理想的国家。经济学家可以在冰岛进行在其他地方所无法进行的研究。这里的公开辩论活跃,政治程序透明。
玛丽·昆兹(Mary Kuntz)和安娜·赫尔佐格(Anna Herzog)这两位编辑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支持。我还邀请了多名人士阅读手稿,并对本书提供意见、验证思路。谨此,我对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我也要感谢冰岛央行的工作人员对我敞开心扉,尽管一开始他们曾有过些许保留,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我。他们在冰岛经济复苏的漫漫长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尽管这些工作在危机发生的当下的确很难看到实际进展。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为他们提供支持的同事,确实值得褒奖,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冰岛才能成为复苏的代表。是的,他们拯救了冰岛。
不过话说回来,古德蒙杜尔·托尔(Gudmundur þór)所做的牺牲、付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