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林业产业扶贫政策

党和政府一直关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不仅要求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发展林下经济,而且重点予以照顾与扶持,并且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在石漠化地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立基地,积极帮助扶贫对象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推进扶贫脱贫致富步伐。为了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开发式”扶贫转变为“参与式”扶贫,提升脱贫内生发展动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促进贫困家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提出产业扶贫方式。该决定要求: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由此,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为了提升林业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作用,该文件还要求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为了确保扶贫产业有序发展,农业农村部还要求制定相关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依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林业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围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扶贫对象增收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态条件为保障,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关于印发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计发〔2014〕75号)。

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林业生态扶贫效率,国家要求指导连片特困地区编制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发展产业扶贫,不仅需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而且需要增强外部牵引能力,为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民政部等多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实施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农加发〔2015〕8号),鼓励返乡人员发展林下经济带动返乡创业,期待他们结合当地森林资源情况,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林下经济品种,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扶持返乡人员在不断创新中创业,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树立生态保护责任意识,鼓励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促进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

贫困地区大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特色产业发展的潜力,但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低等因素影响,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这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关于印发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计发〔2014〕75号)。。为了开发贫困地区禀赋各异的资源潜力,我国拓展了多样化的产业扶贫方式。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好用活绿色生态牌、不搞大开发,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发展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确保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兼顾《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16〕59号)。。对有土地安置的搬迁移民,支持个人或集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流转或折股量化到户,就地发展产业或物业经济《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支持产业扶贫,还需要摸清贫困户生产经营情况,分析贫困县特色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以及产业覆盖面,以特色种养业、设施农业、特色林业、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产业等为主要内容,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适合在深度贫困地区种植、市场需求旺盛的木本油料、特色林果、竹藤、种苗、花卉、中药材等产业《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16〕59号)。。通过林业财政补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资金以及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支持定点扶贫县发展国家储备林、木本油料、特色林果等林业特色产业,通过国有林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牵头带动,与贫困人口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其通过参与劳务、土地入股获得收益和分红《国家林业局2017—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林规发〔2017〕106号)。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精准脱贫中的优势和潜力,以政策引导、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为抓手,结合现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林产业、特色种养业等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增加资产收益与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性转移收入,坚持政策扶持与智力扶持,探索具有林业特色产业的扶贫方式,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最大限度地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问题《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通知》(林规发〔2016〕7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地区扶贫产业,出台各项文件支持石漠化地区扶贫脱贫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求统筹整合中央和地方各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粮食及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库区移民生产发展、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旅游发展专项、农民工创业扶持、自治区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等专项资金,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林业、休闲农(林)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统筹用好退耕还林、土地沙化及石漠化治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生态保护政策和资金,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防止农村、农民因灾返贫致贫《“十三五”全区脱贫攻坚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2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各地指导搬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见效快的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等特色农林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120号)。;要求以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5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为重点,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坚持“治石与治贫”相结合,强化生态经济林、木竹原料林、林下经济、草食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桂发改农经〔2017〕1372号)。;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贫困县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支持力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桂发改农经〔2017〕1372号)。。为了加快实现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还要求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林业科技扶贫开发攻坚示范点创建、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乡土技术能手培养、林业优势产业壮大、林业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六大专项行动《关于印发广西林业科技扶贫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开办发〔2018〕28号)。,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力争带动380 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关于印发〈广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发改农经〔2018〕1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