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视角下的健康生态探索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序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为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中国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道德健康四个层面的相互协调发展,并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公式:健康=7%环境因素+8%医疗+10%社会因素+15%遗传因素+60%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加明确的概括。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基于健康、生态的描述,结合目前国内已开始的“健康生态”相关的实践,“大健康生态圈”是指以人为本,围绕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各方面健康需要,由政府、现存或潜在的健康服务需求者,健康服务提供者,通过交互平台,推动产业融合,以满足前述健康需要为目的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价值共享的经济联合体艾合坦木江·艾合买提.“互联网+”趋势下大健康生态圈商业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9):2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已经发生明显的转变。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中也得到了部分体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险需求与保险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差距。人们期望得到全生命周期、差异化、定制化的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保险业健康险处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困境。推动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完善健康保障,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为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处于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地位的商业健康保险,其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增长。

201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作发布了《融合与创新:健康管理助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课题报告。报告提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疗费用支付方若能实现从“被动理赔”到“全流程健康管理”的角色转变,可减少10%~20%的医疗支出。报告指出,国际领先健康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方面的三大特点:一是细分客户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保险公司将客户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具体识别细分人群不同的健康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健康管理项目。二是打造闭环式健康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健康干预和评估反馈等环节。积极运用植入医疗设备、移动医疗、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帮助客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持续改进健康状况,降低保险公司医疗成本、提高保险公司客户黏性。三是建立健康管理生态圈。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入股、并购、合资等方式开展与科技创新企业、医疗技术企业、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健康消费等企业的合作,建立健康管理服务生态圈。

目前,保险业健康险处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盈利空间被挤压的行业困境中,保险业构建健康生态圈是破解健康保险困局的重要手段,中国各大保险公司已纷纷布局大健康产业,积极探索“保险+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