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所止:中国古代思想典籍绎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孔子刺“今”

据杨伯峻先生统计,“今”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二十六次。[15]实则尚古如孔子,必难免于发出“人心不古”的感喟,因此刺“今”成为他论“今”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雍也》:“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路》:“(子贡)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他更忍不住将“古”“今”直接对立起来,比如《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阳货》:“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16]下语特重,已有厌世之志。《四书评》再下一转语:“若到今日,并‘荡’与‘忿戾’亦都‘诈’矣。”[17]此“今日”指晚明,而今日正然。盖孔子所刺者都可以在现代中国社会找到。

古、今之异反映的,可以是短时段社会巨变造成的反差,也可以是长时段人性演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