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医疗:医疗服务新未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译者序

本以为新冠疫情能够在2020年结束,可是这一次病毒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2021年全球仍处于新冠疫情防控的紧张态势。在这一年里,我履行着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的职责,一方面组织医院开展防控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业务的恢复与发展。在这一年里,我遇到了人生中的重要悲痛事件,我一向引以为豪的老父亲罹患重病在老家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诊治后不幸辞世。在此期间,我回老家探望,之后每天通过微信组织专家会诊。家里兄弟姊妹比较多,在父亲的生活及医疗照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医院也给了很多照顾。我以病人家属的身份深切感受到病人及家属之难,以及医院和自然支持网络的重要性。当出版社的杨冰老师建议我来组织翻译这本书时,我看了样章之后就决定承担这个任务:一是因为感同身受,同样是医疗中人,同样是遇到家人重病并感受到自然支持网络的重要性,同样是热衷于利用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二是我的团队有几位优秀的年轻人,相信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以较快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

本书英文版是由萨默·奈特医生(Dr.Summer Knight)所写。陪伴孩子就医直到感受到失去孩子的切肤之痛让她重新思考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与人性化医疗的未来,并且决心秉笔直书。萨默·奈特医生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她最早是一名初级保健医生,后来参与筹建了一个包括四家医院的医疗联合体,并成为该联合体的办公室主任和急诊科主任;因为这段经历,而后她被任命为美国佛罗里达州卫生健康管理局的首席医疗官,负责公共卫生改善和政府健康项目。之后,她又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于是创办了一家数字健康公司,为有着复杂健康状况的人群和残障人士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出售该公司业务后,她被一家全球医疗卫生服务公司聘为医疗主管,随后作为战略主管负责创建了一个数字照护激活平台(DCAP)。在2019年,她再次转型入职德勤(Deloitte)咨询公司,作为一名管理层负责医疗相关的行业分析。丰富的职业经历使萨默·奈特医生对“人性化医疗”有了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洞见。

原书共7章,首先探讨了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变革的驱动力和发展趋势;其次阐述了人性化医疗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实质;最后就在人性化医疗中如何激活消费者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进行了论述。此外,本书还描述了人性化医疗的未来愿景,以及实现这一愿景所需的支撑,包括健康团队、数字技术、健康中心等。

翻译并引进本书的意义在于“人性化医疗”对当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政府制度的创新、数字化转型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革新紧密相关。新冠疫情成为这场变革的催化剂,这场全球性的危机加速了远程医疗和数字健康的落地。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患者主观上的焦虑和恐慌造成的;患者担心在就医过程中被感染而不得不减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同时,从客观条件上看,新冠疫情期间的隔离政策也不可避免地阻碍了部分患者的就医行为。因此,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连续性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医疗机构对服务供给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快了政府政策、数字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融合,共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变革。

我们以往提及人性化医疗,往往只是关注临床团队的仁爱之心、共情能力,而忽视了“以人为本”应该如何将患者置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的中心。人性化医疗“以人为本”的实质,在服务形式上鼓励临床团队激活患者的自然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和志愿者),并利用数字技术在患者、自然支持网络和临床团队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即作者所谓的“治疗联盟”。在服务内容上,人性化医疗需要一套个性化的、综合全面的健康计划(不只针对生理健康,还关注患者对情感心理、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健康计划往往整合了多项服务,包括对症治疗、综合治疗、精准医疗、预防保健等。

2021年我国提出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体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在“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中强调,要强化患者需求导向。我们以往关注患者需求,更多的是关注其诊治的需求,在精神心理层面、在患者的自然支持网络方面关注较少。从父亲患病诊治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自然支持网络和治疗联盟的重要性。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医疗服务的节奏也比较快,人口老龄化,一旦家人生重病,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独生子女处于忙碌与无助的状态。我国迫切需要有一个链接与平台来有效地安排资源:链接患者、自然支持网络和临床团队,搭建平台促进有效沟通、做出恰当的综合计划安排。微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链接与沟通的作用,但从服务功能与效果方面还远远不够。期待从医院管理者层面予以顶层设计与推动,从系统层面有更加灵活高效的互联网专业化服务平台的推出,从运行层面主诊医生与责任护士要成为核心枢纽,并与医院社工和志愿者紧密结合。本人愿意做身体力行者在医院中推进该服务,也期待更多的医疗机构予以实行,让更多的患者获益,诚如是,就是本书翻译的最大成功。最后,再次感谢我的团队成员季梦婷、胥婷、何恬睿、马诗诗和冯雨萱的辛勤付出,感谢出版社杨冰老师给予的帮助。

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做到内容准确、语句通顺、文辞得当,“省读者心力”。译文一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此敬请各位同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于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