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七)京骨(Jinggu BL64)

【别名】大骨。

【出处】《灵枢·本输》:足外侧大骨之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足跗外侧,沿第5趾骨向后推,当趾掌关节后,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取穴(图1-10)。

图1-10 京骨

【释名】穴在第5趾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凹陷中,第5趾骨名曰“京骨”,故名。

【类属】本经原穴。

【穴性】通经活络、疏风清热、开窍明目、宁心安神。

【主治】

1.头面五官病症 目翳、目赤眦烂、鼻衄。

2.运动系统病症 膝痛、腰腿痛、颈项强痛、抽搐、脚挛、中风后遗症。

3.神经系统病症 癫狂痫、心悸。

4.其他病症 头痛、胸痛、眩晕、心痛。

【配伍】配心俞、内关、通里、神门治心痛;配承山、承筋、商丘治脚挛;配然骨、肾俞治足寒;配中封、悬钟治身体不仁;配中膂俞治腰脊不得俯仰;配大杼治颈项强痛;配风池、后溪、阿是穴治疗头痛、项背强痛;配大钟治肾虚作喘;配迎香治鼻衄。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癫疾,狂妄行,振寒,衄血不止,头痛,目白翳,头顶肿痛,泄注,上抢心,目赤眦烂无所见,痛从内眦始,腹满,颈项强,腰脊不可俯仰。

《备急千金要方》:主足寒……脚挛。

【临床报道】

1.腰痛 《中医药信息》2005年第2期报道:针药结合治疗腰痛60例。取京骨、太溪为主,配环跳、委中、阳陵泉。虚证顺经而针,实证逆经而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同时内服补肾活血蠲痹方(续断30g,牛膝、杜仲各15g,当归、丹参、延胡索各10g,乳香、没药各9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经3个疗程治疗,痊愈29例(48.5%),显效15例(25%),好转13例(21.5%),无效3例(5%)有效率达95%。其中,有30例系按子午流注纳支法进行按时取穴,分别在膀胱经和肾经的流注时辰申时和酉时取京骨、太溪,疗效相对较好,治愈率略有偏高。

2.中风偏瘫 《上海针灸杂志》1993年第1期报道:针刺京骨、腕骨治疗中风偏瘫162例。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泻法,以上下肢能抽动为佳,行针2分钟,5分钟后再行针1次出针。每日1次。结果:针刺京骨、腕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脑出血,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明显优于弛缓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