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一我就烦:应对上班焦虑的简单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10个习惯助你摆脱无缘无故的焦虑》:成果主义正在悄无声息地摧残打工人的心灵

❖ 唯成果论的陷阱

常有患者向我抱怨:“我的公司讲究成果主义,真让人透不过气。”也有许多患者发牢骚说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静不下心”这句话所反映出来的,是被“成果”撵着跑的人饱受折磨的内心。

在经济高速发展期,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曾是日本企业的核心机制。其方针是按照年龄和资历依次对员工进行提拔或委以重任,直到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企业通过这种机制让员工获得一种安稳的感觉,员工也相信“只要肯干,总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换言之,企业像家庭一样实现了一种保护功能。

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贯彻了成果主义却招致失败的案例是富士通公司。富士通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成果主义,目的是让公司焕发活力。可遗憾的是,事与愿违,推行成果主义带来了明显的弊端,比如,“员工对有挑战性的目标敬而远之”“急功近利,只看重短期目标,长远目标无人问津”等。《从内部观察富士通“成果主义”的崩溃》[1](光文社)一书对这一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日本国民具有很强的平等意识,堪称“一亿总中流”[2]。倘若贸然将成果主义引入这种社会,那么人们就不得不面对咄咄逼人的“与他人比较”的难题,而这一举措也会成为妄自菲薄的元凶。一旦缺失了自信、自尊情绪的支撑,“与他人比较”便会转化为压抑、焦虑等各种形态,让人心神不宁。

❖ 你有没有身不由己地踏入“与他人比较”的陷阱?

“与他人比较”,在心理学上叫作“社会比较”(后文统一使用“社会比较”)。富士通公司同样出现了社会比较的问题。除此以外,据说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高学历的骨干员工要面临更高的预期目标和更为艰巨的工作,然而从结果来看他们又很难获得较高的评价,因此处于不利地位。反观那些身边没有同届同事又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他们由于缺少比较的对象,所以更容易获得好评。

诚然,把所有人放在同一个相扑赛场上进行比试并非易事,但也不可否认,成果主义确实潜藏着把不同类型的格斗技放在同一赛场(擂台)比拼的风险。如果这一机制良性运转,那么自然有它好的一面。不过在这里我想提醒一点,那就是身不由己地踏入“社会比较”,也就是“与他人比较”这一陷阱的人要比想象的多得多。很多人都是下意识地与他人争得不可开交。

❖ 不要让嫉妒折磨自己

当然,很多时候好胜心和自尊心都是激励人成长进步的动力。许多著名运动员和精明强干的商界精英也都把不服输的精神视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发条。

可是,如果眼里只有竞争,嫉妒心理过于强烈,以至幸灾乐祸,那么就会影响精神健康。

因为嫉妒只会产生愤怒、仇视、自怨自艾、自轻自贱之类的负面情绪。

工作中的嫉妒心理格外可怕。嫉妒大概也是造成本节开篇所提到的患者“静不下心”症状的原因之一。在日常诊疗时,极少有患者会亲口说出“嫉妒”这个词语。由此可见,这算得上是一种难言之隐。

近期研究显示,嫉妒与大脑当中一个叫作“纹状体”[3]的部位密切相关。当你感到妒火中烧,不妨只当是素未谋面的“纹状体”作祟,安慰自己一句:“哎呀,‘纹状体’又闹腾起来了。”

用“纹状体”这个冷冰冰的专业名词替代让人神经敏感的“嫉妒”,不失为一个平复嫉妒心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无误入“社会比较”歧途的自查清单

□ 心静不下来,总是惦记着工作。

□ 有时候对自己的劳而无功感到恼火。

□ 总想拿自己和别人比一比。

□ 有时候嫉妒与自己存在竞争关系的人。

□ 有时候幸灾乐祸。

[医生建议]当你感到“与他人比较”让你苦不堪言,那么就尽己所能地去尊重对方吧。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问题统统归咎于“纹状体”。

注释

[1]原标题《内側から見た富士通「成果主義」の崩壊》。——译者注(若无特别标注,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

[2]据20世纪70年代日本前总理府(现内阁府)实施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属于“中流”的人数最多,回答“上流”或“下流”的合计不到一成,即人口约为一亿的日本国民在收入、生活水平上没有太大的差距。

[3]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壳核和尾状核通过大量条纹状细胞桥互相连接,因此得名“纹状体”。研究显示,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之间的神经回路在嫉妒情绪的产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