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一我就烦:应对上班焦虑的简单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即使大环境一潭死水,也要阻断越陷越深的负面思维

❖ 经济低迷导致预期变得越发悲观

站在我的角度,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自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来门诊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2009年起陆续爆发欧洲债务危机时同样如此。日本奥林巴斯、大王造纸等公司接二连三的丑闻,也进一步动摇了老百姓对日企的信心。

政治、经济,尤其是经济低迷、封闭的环境,都会对精神科诊疗投下一抹荫翳。公司员工、银行职员、个体户、家庭主妇、学生党……当我在有限的诊疗时间内询问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患者对未来的预期时,从他们的回答中我能够获取比报纸上更严重的信息和情绪。

经济层面的动荡势必造成不稳定的精神状态。仅凭药物无法彻底缓解这种状况。金钱上的问题不仅是当事者本人的问题,还会慢慢波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不单是上班养家糊口的工薪阶层和自负盈亏的个体户,还有家庭主妇、在校学生等上述人群的家人,都将遭受巨大的压力。

“一直四处碰壁,也许永远也找不到工作吧?”

“我该不会被列入裁员名单了吧?”

“老公的公司还挺得住吗?”

不少患者的预期变得越发悲观。而且他们预期的内容的确不是无端猜测的妄想,很多预期都将变成现实,有些甚至已经变成了现实。时至今日,一位家庭主妇满腔悲痛地倾诉“存款越来越少,晚上都睡不着觉”的场面仍旧历历在目。

很多时候,“没事的”“往好处想想”之类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根本无法化解患者所遭遇的困境。

❖ 通过自己的些许努力,阻断越陷越深的负面思维

如果满脑子都是悲观的想象,就无法摆脱低落的情绪。多一分心烦意乱,就会少一分气定神闲。负面思维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自己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沉溺于这种郁郁寡欢的状态,白白浪费时间,之后更加消沉。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常常很难把思维扭转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毕竟思维转变不像汽车掉头那样简单。

那么,怎样才能阻止脑海中不断冒出的糟糕念头呢?答案不是思维,而是行动。

当然,即使我们转而出门散心,不再闷闷不乐地待在家里,也不能规避裁员的风险。但是和干发愁相比,这样做至少可以防止我们在悲观的谷底越陷越深。想要阻断负面思维的恶性循环,关键是要毅然决然地采取行动。

无所作为只会加剧人的“受迫性”,而且这种“受迫性”和“无力感”会逐渐演变为思维定式。反之,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但只要是主动性的作为,就会让人产生充实感。自己主动作为更有助于缓解不安情绪,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

我们要逐渐拓展自己可控的领域,以此保持自己的“能动感”。我们无须过度亢奋地勉励自己,只需一点一滴地转变一贯的行为方式,便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读到这里你依然将信将疑,那么不妨抱着“上当受骗就一次”的心态,站起身来,权且尝试一下下面这张清单所列举的事情。

陷入无力感时转变心情的行动计划

□ 散步。

□ 去完成一直搁置没去处理的购物清单。

□ 悠闲地泡一壶药茶。

□ 听一张喜爱的音乐专辑。

□ 舒展一下后背、肩颈和四肢。

□ 擦一双鞋。

□ 集中注意力,做5分钟腹式呼吸。

□ 收拾床铺卫生,例如清洗枕套。

[医生建议]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行动所带来的“能动感”也会让你远离“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