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曹雪芹是曹寅之孙

毋庸置疑,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人根本无法否定曹雪芹的存在,而面对这么多可靠的文献史料怎么办呢?他们这个时候不提“曹雪芹是化名”了,他们说敦诚、敦敏、张宜泉笔下的这个曹雪芹,都与“江南曹家”没有关系,与曹寅没有关系,与《红楼梦》没有关系。敦氏兄弟虽然为这个“曹雪芹”写了那么多诗,但没有提《红楼梦》一个字,更没有提这个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不证明这个曹雪芹不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了吗?甚至还有人说,敦诚、敦敏、张宜泉、永忠、明义他们所说的“曹雪芹”不是一个人,有两个,甚至有三个曹雪芹,这些叫曹雪芹的人是重名了。

怎么能说敦氏兄弟笔下的曹雪芹与曹寅没有关系呢?敦诚《寄怀曹雪芹》一诗中明明写着“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这难道不是有力的证明吗?否定者干脆说这条记载是假的,是靠不住的。因为按红学家们考证,这个曹雪芹出生在曹寅去世之后,他怎么可能“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由此他们就轻易地说这个记载是假的。的确,这里说曹雪芹曾随其先祖曹寅织造之任,是错了,但这个错误不等于说曹雪芹的先祖是曹寅的记载也是错的,因为有不少可靠的资料能证明曹雪芹确确实实是曹寅的孙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胡适对此有一个回答:“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声明一句。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下距乾隆甲申,凡五十一年。雪芹必不及见曹寅了。敦诚《寄怀曹雪芹》的诗注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有一点小误。雪芹曾随他的父亲曹在江宁织造任上。曹做织造,是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六年(1715—1728);雪芹随在任上大约有十年(1719—1728)。曹家三代四个织造,只有曹寅最著名。敦诚晚年编集,添入这一条小注,那时距曹寅死时已七十多年了,故敦诚与袁枚有同样的错误。”(胡适《跋〈红楼梦考证〉》,《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1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版)原来是敦诚晚年整理诗集的时候,距离与曹雪芹交游的年代比较远,距离曹寅逝世更有七十多年了,而且在曹家就数曹寅的名气最大,所以记忆出了错误。

冯其庸先生也对此有过解释,他说:“这句话的重要性是最早指出了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并且指出曹雪芹幼年是在南京江宁织造府里生活的(西清在《桦叶述闻》里也有同样的说法)。这两点对于研究曹雪芹的血统关系和他的创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当然敦诚说曹雪芹曾随先祖曹寅在织造任上,这一点他把时代弄错了;但这一错误也给予我们另一启发,即是曹雪芹在江宁织造署生活的时间是比较接近于曹寅的时代的,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的生年距离这个年代大概不致太远(所以我们定他为康熙五十四年)。”(《冯其庸文集》卷十五《曹雪芹家世新考》下,371页,青岛出版社2012年1月版)

我认为胡适、冯其庸的说法是正确的,合情合理。虽然敦诚说曹雪芹曾随曹寅在织造之任有些错误,但曹雪芹的先祖是曹寅没有错,因为有其他可靠的资料可以证明曹雪芹的先祖就是曹寅,如上文所举明义《题红楼梦》诗前小注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这与敦诚的诗注是可以互证的,从而证实敦敏记载曹雪芹的先祖是担任过江宁织造的曹寅这条资料的可靠性,除非你能证明明义的记载也是假的。袁枚著《随园诗话》卷二有这样的记载:“康熙间,曹练(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袁枚的记载也有错误,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但他这条记载证明明义所说是存在的,明义所说曹雪芹“其先人为江宁织造”是不误的。另外,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诗,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因为借给他《红楼梦》的墨香就是敦氏兄弟的叔叔,证明敦氏兄弟笔下的曹雪芹与永忠、明义提到的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完全是一个人。难以想象,在那样一个小的朋友圈子里,明义认识一个写《红楼梦》的人叫曹雪芹,他的朋友敦诚、敦敏的叔叔墨香也认识一个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但他们竟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两个曹雪芹,甚至是三个曹雪芹,他们重名了,这可能吗?看了这些文献史料,你还能说敦诚、敦敏诗中的曹雪芹与曹寅没有关系、与《红楼梦》没有关系吗?

其实,论证敦氏兄弟和张宜泉笔下的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孙子,是《红楼梦》的作者,可靠的证据还有很多,如《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二回写晴雯补裘,在“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一句之下有双行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这位批者显然知道作者与曹寅的关系,虽然批者所说并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因为《红楼梦》中许多处出现“寅”字,并没有避讳,说明此处并不是为了避讳曹寅的名字才写的,但这条批语透露出曹寅确实是作者曹雪芹祖父的消息。

许兆桂在《〈绛蘅秋〉序》中说,他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秋到北京:“余至都门,詹事罗碧泉告余曰:‘近有《红楼梦》,其知之乎?虽野史,殊可观也。’维时都人竞称之,以为才。余视之,则所有景物皆南人目中意中语,颇不类大都。……既至金陵,乃知作者曹雪芹为故尚衣后……”这条记载也可以证明,他在乾隆五十五年到南京的时候,就知道了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人,“故尚衣”即指曹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