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什么也别卖东西:标杆门店这样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老板,你为什么要那么辛苦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居建材及鞋服类企业逐步认识到转变经销商观念、提升终端能力势在必行,非常重视经销商的成长,所以,每年开订货会或经销商年会时,企业都会邀请培训师给经销商授课。但我发现,许多经销商在课间休息时最着急做的事情就是掏手机,低头回信息者有之,回拨电话远程遥控者有之,忙成一团,教室简直就像前线作战指挥部!我笑问他们何以这么忙,经销商们大多回答:没办法,什么都得自己操心!

是呀,确有部分店铺尚停留在夫妻店状态。店没做大时,夫妻两人采购、上货、销售、库管、收银一手抓,既当老板又当店长,偶尔还兼任导购和客服。店小事少时,也还能应付过去。现在事业做得稍有规模了,手下也有几十号人了,眼看可以轻松一下了吧,可老板要么觉得员工能力不够,要么觉得没几个员工值得信任,所以什么事还是亲自经手。这样的老板就像监工,每天要监督着员工做事才放心,员工也只有在老板的监督下,才会认真地做事。

在这种不信任的氛围里工作,员工的工作效率自然不会高,并且老板采用这种人盯人的管理模式,运营一两家店、管理五六个人还可以,但如果想将事业做大,势必很难,老板辛苦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二十几年的培训生涯中,我发现那些生意做得成功但仍然很谦虚的大老板有许多共同的优点,让我们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被复制。

做事获小利,用人赚大钱

老王与小王一起钓鱼。围观者发现鱼特别好钓,于是纷纷租来渔具,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技巧,鱼很少上钩。此时,小王放下渔具,与他们商量:“我可以教你们钓鱼,条件是每个人每钓到五条鱼必须分一条给我,你们愿意吗?”围观者皆点头应允。

于是小王做起了老师,这里指导一下方法,那里纠正一下姿势,不一会儿,小王的鱼篓就装得满满的。老王呢?依然一个人默默地埋头钓鱼。虽然他很勤奋,钓鱼的技术比小王还好,但他的鱼篓里只有几条鱼。

为什么更勤奋、技术更好的老王最后得到的不如小王多呢?因为老王是一个人在钓鱼,小王却是一帮人在钓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老板要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强、做大,就一定要具备正确的用人观。

所谓“大老板善于用人,小老板埋头做事”,说的就是下面的情形。大老板知道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所以他们特别注重整合资源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为自己服务,也愿意不断在员工培训上投资。小老板呢?他们确实非常勤奋,也很能干,但过于依赖自己而忽略了团队的力量,最后往往什么都得自己操心,什么都得自己做,辛苦一辈子,事业却总是难以做大。

所以,想做强做大的老板们,请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你是老板,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管理要有标准,更要有感情

如果要做一万个杯子,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是什么?首先做好杯子的模具,然后不断地复制。这就是连锁经营最大的优点——标准化复制,连锁化发展。

可能我们在做模具时会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这绝对值得,因为一旦做好模具,接下来的事情就将变得简单!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做模具,而是一个一个手工去做,可能做出来的每个杯子都不一样,而且效率极低。

同样的道理,固化店铺标准化流程将让门店管理变得更简单、更规范,许多例行性的事情都可以按照流程分配到每个岗位,每个动作都有规定的标准来参照执行。从而把老板从繁杂的店铺管理中解放出来,让店员的工作更加正确、高效,也使店铺快速“复制”成为可能。

所以,经销商老板一定要在品牌企业的支持下,努力建立一套适合自己门店特点的店铺运营流程,这是从根本上做强、做大门店的保证。一旦制定了标准,任何人都应该接受标准的约束,这就是所谓的“对事讲标准”。

然而,标准化管理和服务固然重要,不过中国式管理最讲究的是人文关怀。

在我为上海工艺大师全国经销商及店长进行培训时,有位老板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

有位性格内向的导购连续三天迟到早退,按照公司规定,老板扣了她100元钱,并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在这位导购离开公司后,老板通过与其他员工的交流才知道,原来她迟到是因为那段时间她母亲病危住院,为了多赚钱给母亲治病,她咬牙坚持工作,后来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导购很伤心,离开了那座城市。

老板知道这些情况后,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懊恼不已……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中小型店铺的管理不可以死板地一味讲标准,要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尤其对员工管理,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这就是所谓的“对人讲感情”。事实证明,适当地对人讲感情,尤其适合那些在薪酬待遇及职业发展方面缺乏优势的中小型店铺。

试想,如果案例中的那位老板在导购家里有事的时候,不是不明就里地批评、罚款,而是主动积极地为导购代班,到导购家里去看望慰问,甚至动员员工募捐,那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导购会辞职吗?导购日后工作会更加努力吗?其他导购看到老板这样对待家里出现困难的员工又会作何感想呢?

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2014年冬季,我为四川德阳一家服装零售公司做培训项目。在店铺做前期调研时,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对中年夫妇进店,女的去看衣服,男的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当时我就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位导购为他提供任何服务。后来上课时,我拿这个案例来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店铺内人员没有分工。他们店比较大,一个班六个人,三个人一组,组内的三个人也没有明确分工,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这三个人有明确的分工,固定某个人负责陪同客及顾客的服务,我相信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店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协作,导致管理及工作效率低下。有些导购上班感觉无事可做,有时候即使事情来了,大家也是你看我,我看你,相互等、靠、要,极大影响了顾客满意度和开单率。

其实这与店铺管理理念关系极大。许多老板及店长认为,店铺人不多,没有必要把工作分得那么细。其实不然,只要有两人以上,就存在分工合作的必要,应确定相应的岗位权责,只有如此,才能让“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并且避免工作中的扯皮现象,也能把老板从救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零售卖场一定要做好精细化服务,想办法提高顾客在店率,提高客单价和成交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零售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和升级。当然,这需要老板拿出魄力,逐渐在店铺内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并学会适当授权。如果什么事情都觉得不放心,觉得员工什么都干不好,自然什么都得自己做,而员工却无事可做,这样,怎么可能把事业做大呢?

招聘不来人才,培养才是王道

在多年的零售卖场培训经历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板太有能力的,员工一般实力都很弱。

李姐是西安一家服装商贸公司老板,做了二十几家专卖店,人非常能干,事业也开始走上规模。但李姐总觉得自己非常辛苦,员工什么事情都要请示她,什么部门都要找她拿主意。

我经常听到有门店老板抱怨:员工不行呀,所有事情只能我来做。

确实,如果员工不称职,老板自然就会很累,因为本该员工做的事情都由老板做了。老板要想把自己解放出来,首先一定要学会让员工变得称职,然后才是让员工慢慢地变得优秀。

但优秀或者称职的员工在零售终端极为匮乏,在二、三线城市更是如此。所以,老板应该学会双拳出击,招聘是左拳,培训是右拳。因为,优秀的导购很难通过招聘得到,即使招到,其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招聘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更多的导购应该依靠内部培养。

内部培养虽然见效慢,但一方面可以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弥补优秀导购难招的不足,并且通过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导购会更加稳定。实践证明,人才内部培养机制非常适合中国零售终端现在的实际情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板应该是名培训师。

但凡做得成功的店铺和公司,一般都拥有一个强势的团队。生意好的时候,店铺赚钱更多靠的是机会和产品,服务的作用退居其次。越是生意不好做的时候,越考验团队的战斗力,越需要我们在服务上多做文章,老板此时也越要在团队管理上花更多的心思。

有一句话,我上课时一直爱说,那就是:生意越是难做,越要舍得请更多的人,敢于用更好的人。我们在团队身上花再多的钱,从长久看都是只赚不赔的。

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如何快速提升门店销售水平,如何快速复制销售冠军,打造标杆店铺。应该说,这是现在零售卖场急需提高的短板。因为,当店铺走向货品同质化、促销趋同化、顾客需求多样化,并且店铺客流锐减时,我们唯有提高每一单的接待质量,延长顾客的在店停留时间,增加顾客积极体验价值,才能提高客单价和开单数。这就对我们的店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培养自己的销售冠军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任何销售冠军也都不是学出来的,需要不断反复地学习、训练。我们的门店也需要一整套标杆店铺服务系统训练工具及实效手册,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零售卖场的服务能力。

店铺管理者如何树立权威

我经常对老板们讲:一家店的管理水平怎么样,不要看老板在店铺的时候员工在做什么,而应该看老板不在店铺的时候员工是怎么做的,因为这个时候你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情况。

老板不是监工,而应该是员工的支持者,这是许多高盈利门店老板的角色定位。因为他们知道,人们都不喜欢被别人监督着工作,那样工作也不会有很高的效率。优秀的老板应该学会不断为员工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当员工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为他们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要记住,无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以身作则,并且公平公正地管理团队,只有如此,才能慢慢树立自己在团队的管理权威和增强领导魅力。这种有领导魅力的老板无论自己是否待在店铺,员工都会按照同一个标准工作,这样,老板也将自己解放出来了,因为他们在用权威管理店铺。那些天天喊累的老板大多喜欢滥用权力,要么凡事亲力亲为,要么对员工实施严格的人盯人管理,搞得内部关系紧张,员工负面情绪很大,以至于门店业绩下降,员工跳槽率自然居高不下,科学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总之,作为一个老板或者管理者,你要管理好员工,首先自问一下,你管理好自己了吗?如果连自己都没有管理好,你有什么资格去管理团队呢?团队又为什么要服从你的管理呢?

严格要求,是老板对员工最大的爱

老板应该怎么做才是爱员工?是不是管理宽松一点儿、要求少一点儿、目标低一点儿、工资高一点儿、福利好一点儿,就是爱员工了呢?

如果老板真的爱员工,那就请老板去考核他、要求他、逼迫他成长。如果老板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结果养了一群“小绵羊”,这是对员工前途最大的伤害,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让员工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良好的品行,这才是老板对员工最大的爱!

如果想带好团队,老板必须牢记:

(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不逼员工,员工就平庸。

(2)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随便找借口,没理由成功。

(3)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用心想办法。用心想办法,一定有办法。

(4)结果不好,就是不好。执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5)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日子。

(6)不要指望别人帮助你,要让别人需要你。

(7)不要带着问题去请示,要带着方案去请示。

(8)敢于负责任,才能担重任。简单的才是有效的。

(9)成功者常改变方法而不改变目标,失败者常改变目标而不改变方法。

(10)管理一定要严字当头。严肃的爱才是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