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文的三种具体所指
和许多概念一样,“人文”概念的含义也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常常被人们在不同的意义上加以使用。这其中首先就有绝对意义上的概括性界定和相对意义上的具体所指的区别。就绝对意义上的概括性界定而言,例如我国《辞源》和《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文”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当然,还有学术界给出的或简单或复杂的那些力求揭示其本质和诠释其完整意义的种种学理性定义,等等。与这种意义上的概括性、抽象性不同,相对意义上的具体所指的含义或内涵要更加确定和专门化一些。纵观古今中外“人文”一词相对意义上的具体所指,除了一些更细小的语境性含义和引申意义之外,较为典型和最为基本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人文的第一种具体所指——人之道
人文的第一种具体所指,就是古代中国人所说的与“天道”和自然相区别的人之“道”、人之“理”;抑或西方社会所谓的不同于“物性”的“人性”“人情”等。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出自《易经》:“文明已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之“天”指自然界。“天文”之“文”主要是指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这里的“人文”之“人”是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不是诗词歌赋之“文”,而是包括诗书礼乐在内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人类文明和文化。北宋程颐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1]用简单明了的话来概括,天文是指天体运行状态及其运行规则;人文则指人类社会的运行状态及其运行规则。
在西方,“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发现于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的著作中,是西塞罗在翻译希腊文 paideia时使用的。paideia本指当时对学生实行的文法、修辞、辩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门(“七艺”)学科教育,即关于人的全科教育,以促进人的智慧和思辨。在拉丁文中,humanitas的原意是“人性”“人情”“万物之灵”,而希腊文paideia相当于今天的“文化”“教育”的含义。西塞罗用humanitas来表达一种教育理想,即通过教育和教化使人获得完整、圆满的“人性”。
中外古代所谓人文的这种具体所指,是“人文”一词之最初始的,也是最基本的内涵。后来的一切变化和引申都是以它为基础的。这种含义的“人文”是相对于“天文”而言的,侧重对人文概念学理阐释及其界域的界定。就大的层面,即人类和人类社会层面而言,它的具体所指是人类社会的法度和伦理纲常等,以和自然界和其变化更替相区别;就小的层面,即个人层面而言,它的具体所指是人性、人情和为人之情怀与理路等,以和动物及其物性相区别。总之,人与自然不同,人类社会有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做人有做人的道和理,就是所谓“人文”一词第一种具体所指的要义所在。
二 人文的第二种具体所指——为人之道
人文的第二种具体所指,就是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并在其近现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人文主义”思想所说的为人之道。这种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为以反对神道神性的人道主义、反对迷信愚昧的理性主义和张扬人伦人性的人本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文化运动和剧烈的社会变革浪潮。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欧洲当时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发动、组织和领导的主张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无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取代消极悲观和避世的人生哲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当时天主教会凌驾于一切之上,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文化思想意识都成了神学的“奴婢”,人在神和基督教会的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不是万物的中心,人必须通过教会才能与上帝沟通,神才是世界的中心。人生的目的不是追求幸福和享受的,人生来有罪,不可有任何欲望和追求,必须虔诚地信奉上帝和基督教会,老老实实地服从基督教会的统治,做一个经常向教会忏悔而忠诚的教民。人文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直指以反动的基督教会的以经院哲学为基础、以禁欲主义为中心的腐朽的世界观。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尊严和个人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尊重理性,强调个性自由。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是反对基督教会称道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
这场思想文化运动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对整个欧洲或西方世界近现代文明具有奠基意义和重大的深远的影响。这场运动所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赞美人的伟大和崇高,讴歌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大力提倡发展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倡导积极人生,努力追求现实幸福生活和世俗享乐;提倡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实验,反对愚昧无知;主张通过思想解放和社会制度变革等开启人的智慧,发挥人的才能,等等。
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人文的这种具体所指,是“人文”一词的内涵在历史演进中的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与上一种具体所指的学理性界定不同,这种所指指称的是一场特定的社会运动及其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这种含义的人文是相对于神道而言的,侧重从多重角度揭示和阐释所谓人文的世俗内涵和现实内容,它反对神道和虚幻的天国,赞美人生和世俗生活,主张人是生活的主人和创造者,应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提倡人的个性自由,把人们的思想、感情、才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鼓励和提倡人们进行实验科学研究,探索人和自然界的奥秘,追求科学真理,等等。因此,从迷信和愚昧中觉醒,从神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自由自主地去做人,创造属人的世界,去过属于人自己的社会生活等,就是这种思想体系的核心内涵,亦即所谓“人文”一词第二种具体所指的要义所在。
三 人文的第三种具体所指——做完整的人之道
人文的第三种具体所指,就是当代科学主义背景下人们所提倡的强化人文素质,养成健全人格,做“完整的人”的现代教育思潮。就西方社会的情况来看,这种思潮大致可分为“人本化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两个发展阶段。但这种思潮事实上又是世界性的,它是对长期以来科学主义背景下片面突出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忽视人文价值和做人教育之观念的世界性反思浪潮。我国近二三十年来从理论上的热烈讨论到实践上的积极探索的所谓文化素质或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其具体表现。
人本化教育20世纪下半叶盛行美国,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为基础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求着眼,帮助学生学习他喜欢而且认为有意义的知识。这种教育试图通过挖掘人类理智与情感诸方面的整体潜力来确立人的价值。它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培养出被赋有自由却能自我约束的、具有完美人格的“自我实现”的人,是理想的教育。
人本化教育思想的兴起是西方社会在经过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学发展等社会重大变迁以后,对重视情感教育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新的诠释,它不再单纯从古典文化中寻找现实的答案或是单纯的理性思考;它不反对科学教育,提倡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强调科学的分析、高度的责任感,在实现社会价值的情况下实现个人价值,着眼于当今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它强调了人的多样性、个体性和特殊性,把人从抽象概念编织起来的苍白单调的符号空间,引向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情感世界。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的教育。然而,教育理想无法避免社会现实的影响。在现实的人本化教育的实践中,可能是由于某种偏颇作为或过分强调的原因,在人本化教育运动推行十几年后,美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普遍下降趋势,而中小学生行为偏差者的人数却与日俱增。人本主义教育被批评是后来新放任主义(new permissivism)的始作俑者。
20世纪后期,在“人本化教育”逐渐走向极端并受到社会舆论质疑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了“科学人道主义”的概念:“科学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实现。它是一种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高度融合的科学人文主义。它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提倡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目标和方向,意图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和互为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因此,在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不是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简单相加,它是以科学的态度追求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教育理念,其内涵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科学态度为框架,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1+1>2”的价值统一。
作为这种现代教育思潮中的人文的具体所指,是“人文”一词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更为特定意义的具体所指,也是对“人文”一词上述两种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种含义的人文是相对于科学主义而言的,侧重克服科学主义教育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和单纯技术技能培养的弊端,强调人文知识和人文情怀等的重要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或工具等,主张回归人本身,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注重培养既能自由释放自身潜能,又关爱人生、关怀他人、奉献社会的完善的人格、完整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这种教育思潮的基本含义,亦即所谓“人文”一词第三种具体所指的要义所在。
“人文”一词以上三种具体所指,形成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用语环境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前的历史演进依次出现。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和具体的针对性,但其基本内涵还是统一的、一致的。无论它是相对于自然而言,还是相对于神或科学技术而言,都强调和指谓的是人,即人本身和属人的东西、人世间特有的道统理路。如果把这三种具体所指的基本要义连接起来,就能明显地看出,“人文”一词的含义事实上是在其历史演进中依次递进和不断具体化的。这就是从所谓人之道、人之理、人性,到做人、过属于人自己的世俗生活,再到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完整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换句话说,所谓人文,就是人之道、做人之道和做完整的人之道。从教育的视角,即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文”一词的意义就在于:教育人们懂得人和人类社会之道,自由自主地做人和创造与享受属于人自己的社会生活,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关爱人生与社会的自我实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