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陈水引发的讨论
在着手研究有关分歧的项目时,我进行的第一批调研之一是搜集了一份清单,整理了那些总是容易让人一次又一次陷入争论的话题(我至今仍然很喜欢在聚会上向人们提出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让人头疼、曲曲折折、反复出现、永不休止的争论,那种人们一吵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争论!这些重复的争论,有时可能是跟对自己重要的人、家庭成员、朋友进行的,有时也可能只是跟来自互联网的陌生人进行的。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琐碎却反复出现的事情,因为它们当中有某种东西触及了我们更深刻的情绪,或是我们的部分信念和身份认同。我当时有一种直觉,后来得到了证实,那就是争论早就潜伏在我们头脑里了。它们中有些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会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不断地练习它们、完善它们;有些跟特定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兄弟姐妹、父母和伴侣关系)挂钩,在这些互动中,特定的话题和观点会成为地标,你们总是会在同一个地方产生分歧,无论何时。
我最喜欢的一场争论来自我的两个好朋友——莎伦和伊恩。他俩结婚10多年,都是可爱而真诚的人,敢于发表强烈的意见。莎伦通过私信和我分享的争论始终只有一个,不免叫人感到些许诧异:“水放上几天会变质吗?这件事我俩已经争了快10年了,但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另外,很明显,水真的会变质。”
或许是由于喝变质咖啡的经历,我当即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说放了几天的水毫无疑问是不能喝的。而在澳大利亚长大的伊恩对细菌有着颇高的包容度,他嘲笑我们太过娇生惯养,说不定哪天会栽在洁癖上。
我理清了问题,并向更多人发问,想看看它是否会引发争论。
问题:如果你发现床头柜上有一杯已经放了整整3天的水,你认为这杯水还能喝吗?
图1.3 一杯水在3天之内的变化
大家的回答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认为水“可以喝”阵营的一些人说:
你们就是人类正在毁了地球的原因之一。
就因为我喝过(因为我口渴,也因为我讨厌浪费)留在车里、开过盖、有人喝过(有时候不是我喝过的,而是我孩子喝过的),而且放了一个星期的水,我都快出名了。我越是拿不准它放了多久,就越会迟疑。
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的水不会变得危险,也不会长出什么可怕的细菌(反正不会比放在厨房台面上的水果长出更多细菌)。
而“天啊,绝对不能喝”阵营的人则说:
没人能改变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如果水在外面放了一晚上,我就会把它倒掉,换一杯新鲜的。每回都这样。
落在敞口玻璃杯里的灰尘和颗粒会把我呛到。
我总是会重新倒一杯。生病的风险诚然很小,但既然倒一杯新水并不费力气,干吗要冒险呢?
我对这件事很保守,它一点儿都不好笑。静止的水不流动,几分钟内就会害死你。
第一点意外
我从每个做出回答的人那里额外收集了一些信息,并将他们的回答做了可视化整理,好让我们共同审视这个重要的问题。
在坐标图里看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反应和立场,有助于我们理解它们的多样性。它还有另一点好处,那就是让答案消除了私人化的味道。图1.4上的小表情标志没有附带名字或面孔。
图1.4 人们对喝陈水的态度
当你去掉了争论立场的个人色彩时,你就可以站在其他的立场考虑问题了,这就像你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试着坐到不同的椅子上一样。
第二点意外
接下来,我浏览了所有留言,并尝试归纳人们持有各自立场的原因。我又追问了几个问题,接着整理了若干答案,没过多久,我便得出了一份理由的优先顺序表,双方都用它们来为自己的反应提供正当理由。
“天啊,绝对不能喝”阵营对细菌和未知事物存在普遍的恐惧感。“谁知道里头会长出什么来。”养猫人的恐惧感更为强烈,因为他们一般会假设,要是一杯水在屋子里放了一小会儿,那么猫的脏爪子就会伸进去,让水染上猫的粪便里携带的有害细菌。我不养猫,所以压根儿没想到过这一点,但它很有道理。就算没有猫,我也知道细菌确实会在水里生长,虽然几乎所有证据都表明此类细菌基本无害。
“天啊,绝对不能喝”阵营里还有一大群人的关注点是味道。有人说水有股霉味。还有些人发誓说自己能喝出细菌的味道,而且很不喜欢。一些人提供证据说水的口味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直到氯废气排出后还会再发生变化。一些人喜欢的味道可能是没有味道,只有少许氯的气味。通过这次谈话,我还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隔夜水里,也会为水增添少许味道。
“可以喝”阵营似乎有更多个人案例,提及受访者怎样克服了对细菌的恐惧。这些人曾多次野营、在农村长大,或者他们的父母是医生或护士。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我的父母是护士,我们整个大家族里还有大量的医务人员——我想,我从小就被灌输了“细菌和病菌并不全都是坏东西”的观念。掉在地上的食物完全可以吃,多去野地里,去野营,经常弄得一身土,诸如此类。我也不怎么使用创可贴,直到有人指出这有点儿奇怪,我从来不觉得。相反,我用强力杀菌剂来清洗伤口,之后就让伤口敞着。或许我是太信得过身体的自愈能力了?我会经常洗手,因为我要照顾孩子们,而且我从小就看着父母仔细洗手。也就是说,我非常幸运,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免疫系统,这很重要。我也经常随便从任何桌子上拿起食物就塞进嘴巴。现在,大概有一半的读者兴许感到有点儿反胃了吧。
最后还有一个人,尽管承认水可能没问题,但仍然极其坚决地不喝陈水。她说:
我还是个小女孩时,就形成了讨厌陈水的强烈偏好,主要是因为味道。后来,因为我的焦虑障碍,我对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偏执妄想。有一阵儿,我根本不相信水放在外面还会是安全的。在我的焦虑变得非常严重时,我甚至说服自己,水里有毒,会杀了我。如今,这种焦虑得到控制,我不再那么抓狂了,但我仍然不喜欢放在外面的隔夜水。主要跟味道有关,但也因为我不想喝暴露在灰尘、宠物和我自己口腔细菌下的水。
我们是复杂的动物,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根植于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情绪。在听完各种各样的故事,尤其是最后一个后,“可以喝”阵营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承认,个人偏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一个人的立场,哪怕我们在事后感觉这些立场完全合乎逻辑。
第三点意外
作为第一个实验,我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感到非常满意。没料到的是,我对隔夜的陈水喝起来是什么味道产生了好奇心,而这实际上改变了我的偏好:我时不时地会喝上一杯陈水。每次这么做时,我会努力关注二氧化碳的味道、水里缺少氯的气味,以及菌落刚萌芽的微弱菌株味。我在设计这个实验的时候,明确告诉自己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而且我坚信自己的立场不大可能基于新信息发生改变,然而,有些事情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我改变自己的想法了吗,又或者我的视角更开阔了?
虽然实验并没有改变我对变质咖啡的怀疑态度,但自此以后,我对水的看法确实和之前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