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14 14:05:42
封面
版权信息
献辞
导论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现状与未来进路
一、现有研究概况
二、现有研究成果缺陷分析与本书的研究主题、研究思路
三、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上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解读
第一章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辨析与拓展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二、“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三、猴体与人体:“从后思索法”
四、马克思的实际叙述并不只限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五、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本身的几点补充说明
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
七、“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种拓展理解与运用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解读
一、从Idealismus的翻译谈起
二、走向“人的解放”的马克思
三、“人的解放”:从“异化的扬弃”到“剥削与商品生产的消亡”
四、“人的解放”:消灭分工、缩短工作日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辨析
第三章 《资本论》的哲学意蕴:从哲学与经济学类比的视角看
一、唯物主义与劳动价值论:一个初步类比
二、哲学与经济学类比视角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从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到《资本论》哲学的“上升”
四、结语
第四章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从“劳动(一般)”到“形成价值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三、“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抽象到具体
四、“价值转形”: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上升”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统一性
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夺取政权的革命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三、“现实社会主义”如何对待私有制和商品生产
中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视野中的社会形态理论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百年传播与研究史的回顾
一、“五形态说”传入中国
二、“五形态说”被定为一尊
三、“五形态说”受到“三形态说”的强力冲击
四、“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并不冲突,可以并存的解说
五、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理解分歧
第七章 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式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概念的起源与含义
二、“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翻译与理解问题
三、“社会形式”与“社会形态”
第八章 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一、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社会观”
二、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观”
三、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观”
第九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相关争论评析
一、“社会-历史”规律、人的主体能动性及其关系
二、自然历史过程:含义与适用范围
三、评“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的争论
四、对社会形态演进的新阐释与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
五、百年后的反思
下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几个专题研讨
第十章 论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怎样的“系统”进行传播的?
二、李大钊何以能够如此“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三、如何评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学说的批评?
第十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一、商品的本质及其历史性
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
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十二章 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奠基和发展
一、马克思的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奠基
二、列宁的历史阶段性自觉:利用“旧专家”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三、阶段性历史任务与毛泽东论人才的关键词
四、历史性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研究
第十三章 唯物史观、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
一、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二、关于阶级产生的原因、剥削的含义、对农民战争的评价
三、关于历史的创造者
四、关于在历史研究中贯彻历史主义原则
五、关于对唯物史观的整体把握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问题与建议
一、问卷设计的认知基础
二、问卷数据分析
三、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教师问卷
附录二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博士生问卷
附录三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硕士生问卷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