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8 19:12:14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
三种行为机制——言传、身教、身份认同
虐待是父母子女拥有相似之处的一大成因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第二章 14年后,皮驰斯像母亲那样死去
皮驰斯的童年
皮驰斯的少年时期与成年时期
为何皮驰斯的死因与葆拉如此相似?
为何比起两个姐妹,皮驰斯与母亲更为相像?
第三章 你不是生来如此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研究发现的共识
基因之外
第四章 “小恶魔”是如何养成的?
虐待或关爱造成同胞间的差异
精神疾病的真正成因
出生前经历的影响
幼年时期至关重要
早期照料对皮质醇调节的影响
不同形式的虐待如何将我们塑造为不同的成年人
与童年虐待有关的广阔社会环境
第五章 我们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出生顺序(家中排行)
性别
偏爱
偏爱与同胞竞争
蒙上污名
第六章 当年的父母可能和我们一样
性格特征如何在家族中传递
父母养育造成性格特征的代际传递
第七章 “天才”必然不快乐吗?
能力养成
成功者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
总结
总结 傻瓜,都是环境惹的“祸”
附录1 对遗传性的科学探讨
简介
人类基因组计划关于精神疾病的研究结果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双胞胎研究中的“遗传性”实际上是共同环境(THISE)
基本分子遗传学术语简明词汇表
参考文献
附录2 对双胞胎研究的7项质疑
附录3 明尼苏达双胞胎分开抚养研究的漏洞
附录4 相信孩子,才可以改变
谨防将自己的后代归类为“小恶魔”
鼓励孩子树立可塑性观点,会使他们的能力提高
将自己或孩子的精神疾病归咎于基因的危害
致谢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