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19 10:26:23
封面
《胡塞尔文集》总序
编者导言XIII
第二版附言
第一部分 作为欧洲人根本生活危机表现的科学危机
§1 鉴于科学的不断成功,真的存在着科学危机吗?
§2 实证主义将科学的理念还原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的“危机”表现为科学丧失其对生活的意义。
§3 借助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理念的新构想,欧洲人的自律性得以奠立。
§4 新的科学在起初成功之后的失败以及这种失败的未被阐明的原因。
§5 普遍的哲学之理想及其内在解体的过程。
§6 为了人的意义而斗争的近代哲学史。
§7 本书的研究计划。
第二部分 澄清近代物理学主义的客观主义和超越论的主观主义之间对立的起源
§8 科学的普遍性的新理念在数学的改造中有其起源。
§9 伽利略将自然数学化。
§10 二元论在自然科学之占支配地位的典范作用中的起源。“几何学式的”(more geometrico)世界的合理性。
§11 二元论是理性问题不可理解的原因,是科学专门化的前提,是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12 近代物理学主义的理性主义之总体特征。
§13 心理学中物理学主义的自然主义之一些最初的困难:有所成就的主观性之不可理解。
§14 对客观主义和超越论的特征之预先说明,作为近代思想史意义的这两种理念的斗争。
§15 对我们历史考察方法的反思。
§16 笛卡儿既是客观主义的理性主义之近代理念的创立者,又是冲破这种理念的超越论动机的创立者。
§17 笛卡儿的回归到“我思”(ego cogito),对于笛卡儿的悬搁之意义的说明。
§18 笛卡儿对自己的误解:对由悬搁所获得的纯粹 自我之心理学主义的歪曲。
§19 笛卡儿对客观主义的急迫关注是他误解自己的原因。
§20 笛卡儿那里的“意向性”。
§21 笛卡儿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条发展 路线的起点。
§22 洛克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的心理学。
§23 贝克莱。——大卫·休谟的作为虚构主义认识论的心理学:哲学与科学的“破产”。
§24 休谟怀疑论的背理之处隐藏的真正哲学动机 是动摇客观主义。
§25 理性主义中的“超越论的”动机:康德的超越论哲学构想。
§26 对于指导我们的“超越论的东西”这一概念的预备性讨论。
§27 从我们关于“超越论的东西”的指导概念之观点来看的康德及其后继者的哲学。采取批判立场的任务。
第三部分 对于超越论问题的澄清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心理学的功能
A.通过从预先给定的生活世界出发进行回溯而达到现象学的超越论哲学之道路
§28 康德的未言明的“前提”:不言而喻地有效的生活的周围世界。
§29 生活世界可以被阐明为仍然是“匿名的”主观现象之领域。
§30 缺少直观显示方法是康德的虚构的体系之原因。
§31 康德,以及当时心理学的不充分性。不能洞察超越论的主观性与心灵的区别。
§32 康德超越论哲学中一种隐蔽真理的可能性:一个“新的维度”的问题。“表层生活”与“深层生活”之间的对立。
§33 作为客观科学一般问题当中局部问题的“生活世界”问题。
§34 对有关生活世界的科学之问题的说明。
§35 超越论的悬搁之分析学。第一步骤:对于客观的科学之悬搁。
§36 在将客观的科学悬搁起来之后,生活世界如何能成为科学的主题?客观的逻辑的先验性与生活世界的先验性之间的原则区别。
§37 生活世界之形式的最一般的结构:一方面是事物与世界,另一方面是对事物的意识。
§38 使生活世界成为主题的两种可能的根本方式:朴素的自然的直接的态度,与对生活世界和生活世界中的对象之主观给予方式的这种“如何”进行首尾一贯反思的态度之理念。
§39 作为对自然的生活态度实行彻底改变的超越论的悬搁之特征。
§40 把握真正实行彻底悬搁的意义方面的困难。关于导致将彻底悬搁误解为能对一切个别的有效性逐步实行克制态度的诱惑。
§41 真正的超越论的悬搁使“超越论的还原”成为可能——对世界与有关世界的意识之间超越论的关联之发现与研究。
§42 对实际实行超越论还原的途径给以具体的预先规定之任务。
§43 走向还原的新途径与“笛卡儿的途径”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44 作为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事物之现实性的普遍 悬搁所规定的理论兴趣主题的生活世界。
§45 对于感性直观所给予的东西纯粹就其本身 进行具体解释的初步尝试。
§46 普遍的相互关联之先验性。
§47 对以后研究方向的提示:动觉,有效性的变化,地平线意识,以及经验共同体化等主观的根本现象。
§48 一切存在着的东西,不论具有什么意义,不论属于什么范围,都是主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之标志。
§49 关于作为“原初的意义形成”的超越论的构成之预备性概念。以前所阐明的诸分析作为示例所具有的狭隘性;对于进一步解释的地平线之提示。
§50 将所有的研究问题初步整理在“自我我思所思”这个标题下。
§51 “生活世界的存在论”的任务。
§52 出现一些悖论式的不可理解的东西。重新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53 人的主观性的悖论:对世界来说是主观的东西,同时又是世界中客观的东西。
§54 悖论的消解。
§55对于我们最初实行的悬搁,通过将它还原到最终起作用的绝对唯一的自我,而进行的原则修正。
B.从心理学出发进入现象学的超越论哲学之道路
§56 从物理学主义的客观主义和一再显示出来的“超越论的动机”之间斗争的观点看康德以后哲学发展的特征。
§57 超越论的哲学与心理学的灾难性分离。
§58 心理学与超越论哲学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差别,作为判定领域的心理学。
§59 对于从心理学的态度向超越论的态度转变的分析。在现象学还原“之前”和“之后”的心理学。(“流入”的问题。)
§60 心理学失效的原因:二元论的和物理学主义的诸前提。
§61 处于(客观主义的-哲学的)科学理念与经验方法之间紧张关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两个方向(心理-物理学的方向和“由内在经验出发的心理学”的方向)的不相容性。
§62 对于将心灵和物体都当作实在的东西原则上给予同等地位之荒谬性的初步探讨;指出自然事实的与心灵的时间性、因果性、个体化之根本差异。
§63 “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概念的可疑性。为什么关于生活世界中物体东西的经验,作为关于某种“单纯主观东西”的经验,迄今也没有被包括到心理学的主题之中呢?
§64 作为将心与物并列起来之根据的笛卡儿的二元论。在“描述的科学和说明的科学”这一图式中,只有其形式的和最一般的东西才被证明是合理的。
§65 通过进入到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实际操作方法来检验以经验方式建立的二元论的正当性。
§66 一般经验的世界:它的一系列领域的类型以及其中可能的普遍抽象;作为普遍抽象相关项的“自然”:关于“补充抽象”的问题。
§67 在经验基础上进行抽象的二元论。经验论的开端在历史上的持续的影响(从霍布斯到冯特)。对材料经验论的批判。
§68 对意识本身作纯粹解释的任务:意向性这一普遍的问题。(布伦塔诺改造心理学的尝试。)
§69 “现象学的心理学的还原”这一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初步的特征说明:1.意向关联及悬搁;2.描述心理学的诸阶段;3.“冷漠的旁观者”的设定。)
§70 心理学的“抽象”所遇到的困难。(“意向对象”的悖论,“意义”这一意向的原现象。)
§71 对现象学心理学悬搁的“普遍性”产生误解的危险。对它正确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2 超越论的心理学对于作为进入纯粹对自身认识之真正门径的超越论的现象学之关系。最终排除有关心灵的科学所抱有的客观主义理想。
§73 〈结束语〉:作为人类的自身沉思的哲学。理性的自身实现。
A.文 章
关于实在的科学与理念化。 ——对自然的数学化。
自然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科学的态度。自然主义。二元论和心理物理的心理学注。
欧洲人的危机与哲学。
B.附 录
附录I,附于§9。
附录II,附于§9a。
附录III,附于§9a。
附录IV,附于§12。
附录V,附于§16以下。
附录VI,附于§16以下。
附录VII,附于§18。
附录VIII,附于§18。
附录IX,附于§20。
附录X,附于§21以下。
附录XI,附于§23。
附录XII,附于§23。
附录XIII,附于《危机》第三部分A。